
103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法務部調查
局調查人員、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情報人員、
海岸巡防人員及移民行政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30250
考 試 別:國家安全情報人員
等 別:三等考試
類 科 組:情報組
科 目:情報學(含各國安全制度)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一頁
一、為便於處理內容日益複雜廣泛的情報資訊,世界各國通常會基於本身的需求與
條件,將情報區分成不同的類型,美國情報機構即將情報區分為「公開情報」
(Open source in telligence, OSINT)、「人力情報」(Human intelligence, HUMINT)、
「測量與特徵情報」(Measurements and signatures intelligence, MASINT)、「信號
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 SIGINT)與「圖像情報」(Imagery intelligence, IMINT)
等5種類型,試分別說明上述各類型情報的意義?(20 分)以及美國情報分類的根
據與原因。(5分)
二、對政府而言,提供「徵候與預警」(Indications and warning, I&W)是情報機構最優
先的任務,試說明「徵候與預警」情報工作的目的?(15 分)此外,情報機構所提
供的「徵候與預警」經常會出現所謂的「警戒疲勞」(Alert fatigue)的現象,請一
併說明之。(10 分)
三、德國(原西德)政府在二次大戰後,參考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模式,於
1956 年成立「聯邦情報局」(Bundes Nachrichten Dienst, BND),成為德國最主要
與負責對外的情報機構,試根據 1990 年德國所頒布的「聯邦情報局法」說明該局
的主要任務?(10 分)以及在 2001 年與 2008 年,「聯邦情報局」又分別進行兩次
組織結構的調整,試說明此二次調整的主要重點與目的?(15 分)
四、為防止情報機構濫用權力,美國於 1978 年由國會通過制定「國外情報監視法」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 FISA),並設立「國外情報監視法庭」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試說明「國外情報監視法」中所規範美
國情報機構國外情報監視活動的對象與範圍?(5分)以及「國外情報監視法庭」
如何組成與運作?(10 分)而 911 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美國國會於 2008 年又修正
通過「國外情報監視法」,其修正重點為何?(10 分)請一併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