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6601
頁次:4
-
3
24 警察人員抵達現場發現為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案件,應作如何適當處置?
通報當地醫療院所合格醫師開立死亡證明 報請現場轄區地檢署檢察官前來實施相驗
報請現場轄區警察局鑑識人員來相驗解剖 先送殯儀館冷藏保存,等待進一步指示
25 勘察現場發現爆裂物或疑似爆裂物時,如何處置最為適當?
繼續完成鑑識採證,以免重要證物流失 報請檢察官相驗,並進行現場指揮調度
提升採證層級,改由警察局鑑識中心處理 通報防爆小組至現場排除後,續行勘察
26 下列有關刑案現場照相之要領及注意事項何者錯誤?
拍攝重要跡證應於其旁放置比例尺,以利顯示其真實大小
拍攝現場外圍環境宜從同一角度與地點拍攝,以求全貌
法醫驗屍前宜先拍攝屍體整體狀況,以利回溯屍體情狀
照相前不應觸碰或移動現場跡證,俾日後檢視現場原貌
27 刑案現場採取跡證應使用適當工具,避免沾染其他物質,干擾原有跡證,下列採證原則,何者正確?
採取子彈、彈頭(殼)應使用金屬器具直接夾取,以免沾染其他物質造成干擾
刮擦附於車體上之油漆痕時,應深入刮取至車體底漆部位,使成片狀採集物
微量之根狀纖維,宜以高黏性膠帶黏住後,將膠帶貼於顏色對比之乾淨紙張
採取衣物之射擊殘跡,應於案發後 24 小時內儘速採集未經清洗之表面殘跡
28 下列有關跟蹤監視之敘述,何者正確?
跟蹤可分為單人、雙人、多人徒步監視法、跳蛙監視法等
跟蹤為秘密而持續的觀察,屬「固定觀察」、「靜態觀察」
跟蹤為團隊工作,執行人員宜佩戴醒目特殊物件,以資識別
為免曝光,跟蹤監視人員嚴格禁止攜帶任何武器、通訊器材
29 下列有關警察人員實施跟蹤之原則要領,何者錯誤?
實施跟蹤應依不同時地因素隨時變換偽裝,並運用適當器材、交通工具,以避免被發覺
被跟蹤對象在行進間突然停止時,執行跟蹤人員應同步立即停止前進,以防止對象脫蹤
被跟蹤對象突然進入建築物,誤導並發覺執行人員跟蹤時,應視狀況立即停止跟蹤,重新布署
發現對象脫蹤時,應派員前往對象經常停留之地點或處所,暗中打聽或找尋其去向下落
30 為確保國家安全、維持社會秩序之目的,偵查中依法聲請之通訊監察應由下列何者提出?
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地檢署檢察官 法院值日法官
31 警察人員依法實施通訊監察所得資料,除已供案件證據之用留存於案卷者外,執行機關於監察結束後,逾保
存期間多久後即予以銷毀?
1 年 3年 5年 10 年
32 警察為調查犯罪情形及蒐集證據,使用通知書通知證人到場說明時,下列處置作為何者錯誤?
除使用通知書外,亦可以電話、口頭方式請證人到場說明
證人通知書應於證人應到時間之 48 小時前送達之
證人到場後應依原定時間及處所即時詢問,不得拖延
證人如與犯罪嫌疑人訂有婚約者,應告知得拒絕證言
33 下列有關警察製作犯罪嫌疑人詢問筆錄之原則,何者錯誤?
詢問前應告知有保持緘默、選任辯護人、請求調查有利證據之權利
詢問 2人以上共犯應採隔離詢問,為發現真實,並應拒絕使其對質
除有刑事訴訟法第 100 條之 3第1項第 2項情形外,不得於夜間詢問
詢問時與犯罪經過不相關之事項,應避免在筆錄中記載
34 下列有關刑事訴訟法拘提逮捕之敘述,何者錯誤?
司法警察因偵查犯罪而情況急迫依法執行逕行拘提,執行後應即告知本人及其家屬得選任辯護人到場
因持有兇器、贓物並於身體、衣服等處露有犯罪痕跡,顯可疑為犯罪人者,不問何人得逕行逮捕之
犯最重本刑為 1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有事實足認為犯罪嫌疑重大,經被盤查而逃逸者,得逕行逮捕
司法警察偵查犯罪,因現行犯之供述,且有事實足認為共犯嫌疑重大而情況急迫者,得逕行拘提
35 警察為調查犯罪情形及蒐集證據,經合法通知犯罪嫌疑人,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者,下列作法何者為適當?
報請地檢署發布通緝 報請檢察官簽發拘票 不經傳喚予逕行拘提 報請法院發布通緝令
36 司法警察拘提或逮捕犯罪嫌疑人後,如有相當理由認為有採取作為犯罪證據之必要時,下列何者不是刑事訴
訟法規定得強制取證之項目?
聲調 尿液 吐氣 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