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在新聞第一線工作的記者們,都非常重視人脈。如果我們把人脈理解為
新聞工作者和消息來源互動關係中的一個環節。試論:
何謂人脈?試說明新聞工作者「人脈」的定義,並舉一例說明。(10 分)
擇一現有理論解釋新聞工作者人脈現象,以及其適合的原因。(10 分)
就上述所選擇的理論,分析個人所舉案例。(10 分)
二、某甲因案赴調查局應訊後被請回。在步出大門之際,等待已久的記者蜂
擁而上、爭相發問。某甲聘請的律師大步向前回應記者:「基於『偵查不
公開』原則,不便回應各位!」說完即簇擁當事人快步離開。
此處所指「偵查不公開」原則源自何種法律規定?立法旨意為何?
(10 分)
「偵查不公開」原則,對新聞媒體採訪工作,可能產生何種影響?
(10 分)
上文律師援引「偵查不公開」擬保護其委託人,是否妥當?為什麼?
(10 分)
三、當代政府機構負責政令宣導的同仁必須具備網路輿情發展的相關知識。
試以精簡文字,準確詮釋以下概念:社群媒體平台(social media
platform)、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精準投放(micro-targeting)、
社交機器人(social bot)。(20 分)
運用上述概念(或許再加上一兩個概念),試想像/規劃一個平台,藉
以強化特定場域的影響力,答題時若能繪製示意圖輔助更佳。(10 分)
上述平台一旦問世,可能會產生那些正面或負面影響?(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