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40850
頁次:4
-
3
7 X1 年3月1日甲公司將應收帳款$100,000,以有限追索權方式出售給乙銀行,並保證移轉的應收帳款最
少可收現 80%,二個月內可收現完畢,由乙銀行負責向客戶收款,同時不得轉售該應收帳款。乙銀行向
甲公司收取應收帳款總額 3%作為手續費,甲公司獲得現金$97,000,保證負債的公允價值為$6,000。X1 年
3月1日甲公司於上述交易中應除列之應收帳款及應認列的收益費損分別為多少?
$97,000 及費損$6,000 $80,000 及收益$13,000
$100,000 及費損$3,000 $20,000 及費損$9,000
8 甲公司於 X1 年初以$340,000 購入乙公司流通在外普通股 30%而對其具重大影響,乙公司 X1 年初普通股
權益為$1,000,000,經分析甲公司投資成本與取得股權淨值之差額係因乙公司帳上設備低估所致,該設備
採直線法提列折舊,無殘值且剩餘耐用年限 5年。乙公司於 X1 年淨損$100,000。關於投資乙公司,甲公
司X1 年應認列之投資損益為:
利益$10,000 損失$22,000 損失$38,000 損失$70,000
9 甲公司於 X1 年初平價購入債券投資$200,000 並分類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該
投資 X1 年底之公允價值為$202,000,甲公司於 X2 年中按當時公允價值$199,000 全數處分該投資。該投
資對甲公司 X2 年其他綜合損益之影響數為(不考慮所得稅與交易成本影響):
$0 $(1,000) $(2,000) $(3,000)
10 承上題,惟該投資非為債券投資而係股票投資。該投資對甲公司 X2 年其他綜合損益之影響數為(不考慮
所得稅與交易成本影響):
$0 $(1,000) $(2,000) $(3,000)
11 甲公司於 X1年底將帳面金額為$100,000採成本模式衡量之自用不動產轉列為採公允價值模式衡量之投資
性不動產,當日該不動產之公允價值為$150,000。關於該轉列對甲公司 X1 年綜合損益表之影響,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本期淨利增加$0;本期其他綜合損益增加$0
本期淨利增加$0;本期其他綜合損益增加$50,000
本期淨利增加$50,000;本期其他綜合損益增加$0
本期淨利增加$50,000;本期其他綜合損益增加$50,000
12 甲公司於 X1 年底平價購入債券投資$100,000 並分類為攤銷後成本之金融資產,該投資非屬購入或創始之
信用減損金融資產,X1 年底之 12 個月預期信用損失為$2,000,存續期間預期信用損失為$5,000。該投資
於甲公司 X1 年底資產負債表之應報導金額為(不考慮所得稅與交易成本影響):
$93,000 $95,000 $98,000 $100,000
13 甲公司於 X1 初以$50,000 購入機器一台,該購價內含安裝時之重大檢測成本$3,000。該機器估計耐用年
限10 年,無殘值,採直線法提列折舊與成本模式後續衡量。該機器依法規自安裝後須每 5年重大檢測一
次,惟 X3 年時法規修改為須每 3年重大檢測一次,故甲公司於 X3 年底支出$25,000 進行重大檢測。該
機器對甲公司 X3 年本期淨利之影響數為(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5,000) $(5,300) $(5,600) $(6,500)
14 甲公司於 X1 年初以$100,000 購入設備,耐用年限 10 年,無殘值,採直線法提列折舊與成本模式後續衡
量。甲公司於 X1 年底評估該設備有減損跡象並估計該資產之可回收金額為$81,000,剩餘耐用年限 9年。
於X2 年底評估有跡象顯示該設備所認列減損損失已發生迴轉並估計該資產之可回收金額為$85,000。甲
公司於 X2 年應認列之減損迴轉利益金額為:
$4,000 $5,000 $8,000 $9,000
15 甲公司於 X1 年初以$120,000 購入機器,估計耐用年限 4年,殘值$20,000,採年數合計法提列折舊與重
估價模式衡量。若該公司於 X1 年底按公允價值$140,000 首次對該機器重估價,並將重估增值於使用該機
器時逐步轉入保留盈餘。若折舊方法、耐用年限與殘值不變,則相較於未對該機器重估價,甲公司 X2 年
本期淨利影響數之差異金額為(不考慮所得稅):
$0 $10,000 $20,000 $30,000
16 承上題,相較於未對該機器重估價,甲公司 X2 年底保留盈餘影響數之差異金額為(不考慮所得稅):
$0 $10,000 $20,000 $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