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試描述聖嬰現象在成熟期,太平洋熱帶地區環流與海溫的特徵,並從海
溫以及環流變異,探討聖嬰發展年夏季對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數量、
位置、強度)的可能影響。解釋聖嬰現象為何通常在夏(JJA)秋(SON)
兩季快速發展,冬季(DJF)達到成熟之後減弱?(20 分)
二、氣候系統包含那五大組成。試舉例說明這些組成的變化如何影響氣
候?冰雪圈是過去 30 年改變顯著的組成,試從氣候回饋的觀點解釋之。
(20 分)
三、氣候模式是探討氣候變遷的有利工具,試描述氣候模式的原理,科學家
如何利用氣候模式推估未來(例如 21 世紀末)氣候的可能變化?氣候模
式的限制為何?IPCC 報告對未來氣候的推估為何要使用多重模式?
(20 分)
四、地球氣候改變的因子主要分成外部驅動力以及內部驅動力,內部驅動力
又可分成人為以及自然兩種。外部驅動力的改變通常造成時間尺度較長
的氣候變化,最明顯的例子即冰河週期。冰河週期主要受那幾種力量控
制?科學家如何從冰芯資料重建古氣候變化,驗證冰河週期的假說?另
內部驅動力,人為以及自然因素有那些?科學家如何推估各別對氣候的
影響?(20 分)
五、某測站 1951–1980 年(前期)與 1991–2020 年(後期)的每年最高氣溫
如下:前期:平均= 33.5°C,標準差= 1.2°C,樣本數= 30;後期:平均=
35.1°C,標準差= 1.5°C,樣本數= 30。試以雙樣本 t檢定檢視兩時期極端
高溫是否有顯著(顯著水準為 0.01)差異(要寫出雙樣本 t值的數學公
式)。解釋結果與其可能的氣候意涵(20 分)。(註:自由度=29,p=0.01,
t=±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