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氣候變遷下老舊地區可能的環境課題為何?從景觀規劃角度定義綠色
基盤(green infrastructure),在此觀點下結合 SWOT 分析手法,提出老
舊地區從全區到小尺度的減壓策略及手段,並說明推動時可能需要的跨
局處整合項目。(30 分)
二、由於公共工程有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公共工程也會採取
生態保育策略,以積極創造優質之環境。請根據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
事項說明生態保育策略迴避、縮小、減輕、補償方案之定義,以一公共
工程為例,說明該工程特徵,以及在生態保育策略架構下,景觀規劃流
程中各階段的操作重點,並提出妥適應對生態保育策略之作為。(25 分)
三、石虎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保育等級,主要分布在臺
灣低海拔淺山地區,這些棲地常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土地開發利用可
能使石虎棲地喪失、零碎化、劣質化,或面臨路殺、農藥使用等之威脅。
在進行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時,若研究調查資料顯示石虎棲地可能與國土
計畫中的「農業發展地區」或其它土地使用分類重疊。請運用土地適宜
性分析方法,就國土功能分區「農業發展地區」之分類,提出石虎生態
與人類生活生產和諧共存的土地劃設、調整、土地使用管制原則的策略
及手段。參考圖:石虎分布紀錄圖(30 分)
 

代號:
頁次:
-
2012-2021 年石虎分布紀錄圖
資料來源: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四、請試述下列名詞之意涵:(每小題 5分,共 15 分)
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
視覺吸收能力(visual absorption capacity)
遊憩承載量
分布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