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 地方特考 三等 農業行政 農業經濟學 試卷

pdf
107.65 KB
1 頁
windows10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2
三等考試
業行政
業經濟學
考試時間
2
小時
座號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32160
頁次
1
1
一、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補貼政策(例如生產補貼、價格補貼、出口補貼)看
似短期內可為農民帶來利益,但事實上反而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試申論
之。25 分)
二、隨著快速工業化與都市化,農產品的供應鏈或價值鏈愈來愈長,分工也
愈來愈細產地的農民所分得的「份額」Share也愈來愈少請問這是
否為正常的現象?政府對此的因應對策應如何?試申論之25
三、農家所得」的來源有二「農業所得」「農外所得據民國 111
我國農業統計年報的資料顯示國平均「農家所得」 1,206,739
元,請問其中「農外所得」的占比大約是多少?農經專家李前總統登輝
先生在「臺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一書自序曾寫道「隨著經濟的持續
成長,工商及服務部門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日漸增多,使農民普遍在農場
外獲得兼業工作,因而增加農家所得。就農工(商)部門關係而言,農
家農外所得的增加,可視作經濟發展的一種指標。尤其值得重視的,小
農戶農外所得的提對改善所得分配有顯著貢獻請就「農外所得」
的政策意涵加以申論之。25 分)
四、何
為何?試申論之。25 分)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