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彰化縣湳雅國民小學110學年度第一學期 四年級社會科 期中定期評量試卷
四年 班 座號: 姓名: 家長簽名:
一、是非題(共28/每題 2分)
( )1. 因為建築材料的革新與工商業社會人們
生活方式的轉變,使現代人的住宅形式
與早期社會大為不同。
( )2. 每年梅雨季和颱風來襲時,大量的雨水經
常造成淹水、土石流的災情,說明雨量的
變化會影響居民的生活。
( )3. 生活在山地地區的居民,為了適應崎嶇
陡峭的地勢,居民常分散居住於少數平
坦的地方。
( )4. 政府應該禁止居民將傳統住屋改建為民
宿、餐廳等場所,以維護家鄉的歷史文化
資產。
( )5. 早期的商店街大多形成於廟宇附近,是
因為廟宇附近較易聚集人潮,人們經常
在此進行商品買賣。
( )6. 現代的玩具大多是塑膠製品,而早期的家
鄉由於沒有塑膠材料,所以兒童沒有玩具
可玩。
( )7. 都市內的加工廠,可以將農產品或原料加
工,製成其他產品,運往鄉村或其他都市
內地區。
( )8. 原住民族的傳統住屋形式較為單一,各
族都是以石板搭建成石板屋,風格樣式
簡單整齊。
( )9. 原住民族善於利用藤或木頭,編織出許多
實用的生活器物,也會利用木頭或竹片製
作出許多樂器。
( )10. 由各月平均雨量圖來看,可知臺灣南部夏
天的雨量比冬天多。
( )11. 小語居住的地方位於平坦寬廣的平原
上,所以他一定住在臺灣的西部地區。
( )12. 在傳統觀念中,以左為尊,所以傳統三合
院的房間安排會以左大右小的原則來分
配居住。
( )13. 三合院的正廳是接待客人,和祭拜神明、
祖先的地方。
( )14. 在固定時間、地點,進行貨物買賣的場所
稱作「市集」。
二、選擇題(共28 分/每題 2分)
〈 〉1. 關於家鄉各種地形的敘述, 下列哪
一項正確? ①丘陵是地勢高聳、坡度陡
峭的地形 ②台地是地面起伏不平的地
形 ③山地是地勢稍高,四周以陡坡和低
地相接的地形 ④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
平的地形。
〈 〉2. 在早期,家鄉的灌溉設施不發達,平
原地區引水較困難的地方大多只能種植
哪些作物維生? 甲.水稻 乙.茶樹 丙.
甘薯 丁.甘蔗 ①甲乙丙 ②乙丙丁
③甲乙 ④丙丁。
〈 〉3. 下列哪一種是現代人常用來建築住屋
的方式? ①取用茅草鋪滿屋頂 ②使
用燒製的紅磚來砌牆 ③利用鋼筋作為
混凝土的骨架 ④堆疊石板作為柱子。
〈 〉4. 廟宇和教堂是家鄉的信仰中心,為什麼家
鄉居民需要建立這樣的場所? ①為了獲得
心靈安慰 ②需要儲存糧食的地方 ③作為
藝文表演的空間 ④建立與外族交流談判的
地方。
〈 〉5. 住在海岸地區的居民大多從事需要彼此
互助合作的捕魚、養殖等活動,因此常形
成集中居住在何處的型態?①廟宇前方
②港口附近 ③縣道兩側 ④車站左右。
〈 〉6. 下列哪一項是塑膠製品受到大眾歡迎的
原因? ①符合現代人環保需求 ②材質
輕便又便宜 ③廢棄物可自然分解回歸自
然 ④各種物品皆獨一無二。
〈 〉7. 下列哪一項是老街設有騎樓的功用?
①作為市集進行商品買賣 ②供顧客、行
人遮陽避雨 ③商家起居作息的場所 ④
酬神的場地。
〈 〉8. 下列哪些東西可以用來製作傳統的堆
肥?甲.枯枝落葉乙.洗潔精丙.動物的糞尿
①甲乙 ②甲乙丙 ③甲丙 ④乙丙。
〈 〉9. 在宜蘭平原從事水稻耕作的居民,大多
是以哪一種方式居住? ①居民多集中居
住在一起 ②分散居住在自己的田地四周
③選擇集中居住在水源充足的地點 ④沒
有固定居住方式。
〈 〉10. 小莉的父母都在茶園工作,以種植茶
葉維生,請問小莉一家較可能居住在下列
哪一個地方? ①平原地區 ②都市地區
③港口附近的漁村 ④丘陵地區。
〈 〉11. 早期原住民族的高腳屋,是為了適應
什麼樣的環境而產生的? ①寒冷的氣
候 ②溼熱的天氣 ③乾燥的氣候 ④
強勁的北風。
〈 〉12. 關於都市地區居住型態的敘述,下列
何者正確?①鄉村才有傳統市場,都市居
民必須到鄉村採買蔬果、魚肉等商品②都
市內的醫院和學校等,只提供都市內居民
服務 ③都市是商品買賣的主要場所,加
工和製造都是集中在鄉村 ④各種地形
區內,交通方便的地點,常會形成都市。
〈 〉13. 若將傳統和現代器物依相似的功能配對
,何者不正確?①菜櫥-冰箱②斗笠-帽
子 ③瓠瓢-勺子 ④砧板-雨衣。
〈 〉14.關於臺灣各地家鄉氣候的敘述,下列哪
一項錯誤? ①臺北夏冷冬熱 ②宜蘭四
季多雨③高雄夏雨冬乾④恆春四季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