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 1學期八年級第 1次定期考試地理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選擇題 (1-32 每題 3分,第33.34 題2分)
1. 中國西北部內陸地區降水普遍稀少,但部分地區仍可以夏季高山融雪所帶來的水源發展農業。請問:這種農業的類型稱
為下列何者? (A)水田農業 (B)旱田農業 (C)集約農業 (D)綠洲農業。
2. 中國的人口分布大致可以黑河與騰衝連線為界,其東、西兩側的人口分布特性大不相同。請問:下列有關中國人口分布
的描述,何者正確? (A)該線以西人口分布密集 (B)該線以西人口成長較快(C)該線以東人口總數較多 (D)該線以東
人口密度較小。
3. 中國的族群組成多元,不同民族的分布地區因環境特性相異,而使其適地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樣貌。請問:下列中國
哪一個地理區,少數民族族系眾多、文化多元而複雜? (A)雲貴高原 (B)青藏高原 (C)華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4. 印尼最大的唐人街位於雅加達的草埔(Glodok)。 草埔知名的建築物金德院,便是當地最早的華人寺廟之一。除印尼之
外,許多東南亞國家也有不少華人居住,請問:這些華人的祖先原先最可能居住在中國境內哪種地理環境? (A)水草
豐美的草原 (B)丘陵或沿海平原 (C)群山環繞的盆地 (D)景色單調的窰洞
5. 中國的地勢大致可分成三級階梯。請問:分成三級階梯的主要依據為何? (A)平均海拔高度 (B)地形種類多寡 (C)
地質岩層排列 (D)主要山脈走向。
6. 近代以來,中國人口不斷增加,對糧食的需求也與時俱增。傳統中國農民常透過下列哪些方式,來增加糧食的生產? (甲)
製造堆肥以提高土壤肥沃度 (乙)研發殺蟲劑以利減少病蟲害 (丙)改良耕具用以提高耕作效率 (丁)發明農耕機器減少
勞力使用 (戊)開發邊際土地擴大耕種面積 (A)甲乙丙 (B)甲丙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7. 中國地形複雜,下列哪一個地形區為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A)雲貴高原 (B)黃土高原 (C)青藏
高原 (D)內蒙古高原。
8. 中國某地的農民有句俗諺:「三天無雨苗發黃,下點急雨土沖光,山洪爆發遭大殃」,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的土層質地鬆散,
易受流水侵蝕,也導致地表形成千溝萬壑的地形特色。請問:這句俗諺最有可能是反映中國哪一個地形區農民的生活經
驗? (A)東南丘陵 (B)黃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準噶爾盆地。
9. 中國的人口空間分布不均,下列有關各地人口分布多寡的敘述,何者正確? (A)東南部地形多山,人口總數少於西北
部 (B)東北部乾燥少雨,人口密度小於西南部 (C)西南部交通不便,人口增加較東北部慢 (D)西北部工商發達,人
口移入較東南部多。
10. 近代中國的人口成長,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響? (甲)政治局勢 (乙)天災人禍 (丙)經濟發展 (丁)族系眾多 (戊)交
通建設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丁戊 (D)丙丁戊。
題組一
圖甲是中國牧業分區圖。請問:
11. 內蒙古高原東部以放牧為主,西側則以逐水草而居較多,造成兩地畜牧方式有所差別的原因
為何? (A)氣溫 (B)地形 (C)雨量 (D)土壤。
12. 內蒙古西側以水平移動的方式轉換牧場,青藏高原以垂直移動的方式轉換牧場,造成兩地間
牲畜不同移動方式的主要原因為何? (A)季風 (B)地形 (C)緯度 (D)距海遠近。 圖甲
題組二
海陸風向對於氣候的影響相當明顯,圖一為某地的海陸氣壓現象。請問: 圖一
13. 依圖一內容判斷,當時的氣候特色主要為何?
(A)乾燥東風 (B)溼潤東風 (C)乾燥西風 (D)溼潤西風。
14. 氣壓高低會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如圖一所示。若此時陸地上出現高氣壓,最可能為哪一
個季節的大氣現象?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題組三
中國的人口總數眾多,而人口問題已成為未來重要的課題。圖二為中
國的人口分布狀況,請依圖二中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5. 圖二顯示出目前中國的重要人口問題之一為何?
(A)人口過多 (B)分布不均 (C)教育低落 (D)性別不均。
16. 圖二中甲、乙連線以東的地區,因受到何種因素的影響而成為人口稠密區?
(A)地勢較高 (B)氣溫涼爽 (C)礦藏豐富 (D)氣候溼潤。
17. 若以地區而言,下列中國哪一個地區的人口分布較為稀疏?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華北平原 (D)東北平原。 圖二
18. 就中國人口分布的狀況而言,其影響因素不包括下列何者? (A)產業 (B)地形 (C)氣候 (D)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