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目標
關於角色遊戲老師適時介入的幾點想法
觀察對象
幼兒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分析
娃娃家遊戲中,苑和藝分別擔任了「媽媽」和「孩子」的角色。
遊戲開始後,每人拿了一盆「水果拼盆」的操作材料各自進行操作,對外界的干擾不聞不問。
遊戲過半,我發現兩人始終沒有說過話、離開過娃娃家,就說:「媽媽,你家的孩子生病了吧!需要送醫院去嗎?」“
媽媽”還沒答話,
「孩子」卻先回答說:「我不去!」
「媽媽」看了看孩子,繼續操作「水果拼盆」。
此時我發現孩子根本不理睬就走開了。過了會兒,我又走過去說:「媽媽,去超市嗎?等一下我來找你!」
孩子並沒有回答。我隨即出去,回來時手裡提著小食品說:「媽媽,我給你們買了些小食品回來,放哪裡?」
孩子一概不理,專心致志的操作著「水果拼盆」。
為什麼我多次執意的介入?我起初認為:「孩子太專心於操作“水果拼盆」了,都忘記了自己‘媽媽’、‘孩子’的身份,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行為,遊戲間也沒有進行交往,我想通過自己的提示或介入使孩子獲得更多的交往經驗。
實際上我是以理想的遊戲模式束縛了孩子的自由遊戲的空間。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情感的、知識的、技能的等等目標我們都能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實施來實現。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並不是每一次遊戲都能達到促進孩子全方位的發展的理想教育目的。
採取措施
在上例中出現了孩子專心操作「水果拼盤」的情況,而暫時忘卻了娃娃家「媽媽」、「孩子」的身份和角色職責。我一次又一次的介入孩子游戲實質已構成對孩子游戲的干擾,也失去了進一步瞭解孩子需要的機會。
我們也看到了我無論做多大的努力也無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上移開。這種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關注的現象,在幼兒的活動中經常發生,也是幼兒給教師的某一種資訊。
作為老師,我認為應該暫時放棄直接干預遊戲的方法,而應採取對幼兒的遊戲進行「跟蹤性觀察」的方法,來了解有多少孩子關注「水果拼盤」?關注的程度怎樣?都在進行怎樣的操作?等資訊,並在此基礎上採取有效的措施。
如果有很多的人關注「水果拼盤」,老師可以考慮是否可以開展一個「水果拼盤」區域,引導孩子在排列方法等技能上從縱深出發展。如果只有少數的孩子關注「水果拼盤」,老師還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觀察,瞭解「水果拼盤」區的人員有沒有與別的區域進行互動,或者可以採用「扮演角色」等方法促進遊戲間的交往。
獲取成效
幼兒遊戲過程是一個猶如「打乒乓球」的師幼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發揮「雙主體」作用。即讓幼兒成為遊戲的主人,活動目標的主人,主動學習的主人,活動環境的主人;教師應成為幼兒遊戲的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諮詢者、指導者。
教師要學會接住幼兒的「有效球」,即教師的指導一定要把握時機,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師的介入時,教師具備了這方面的能力和準備時,教師的介入才是最佳時刻。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