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中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103.5 KB
頁數
8
上傳者
電腦教室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12-30,离现在 13 30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援中國民小學100學年度第二學期

()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

教材來源

(翰林)版第()

設計/教學者

三年級教學團隊

教學節數

每週(3 )節,本學期共(61)節

學期學習

目標

1.為了加深兒童對植物成長過程的了解,而安排兒童親自種菜,希望兒童透過蒐集蔬菜的種植資料,知道種菜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2.
希望透過實際播種、澆水、發芽、生葉、收成等歷程,明瞭植物體的生長階段。
3.
透過兒童在種植期間發現的許多難題,例如:蟲害、枯萎等,進而培養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透過觀察、記錄、討論與實驗等方式,讓兒童能從中發現水的三態。
5.
引導兒童運用五官觀察冰與水的特徵,並學會用科技產品,例如:冰箱、吹風機,來使冰與水的狀態改變;接著,從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推理和實驗證明水蒸氣的變化。
6.
察覺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找出節約用水的方法,進而懂得珍惜水資源。
7.
透過猜謎、觀察、記錄等方式進行,希望在活動的進行中,兒童能辨識動物的身體特徵及認識動物的身體部位名稱。
8.
希望透過活動的進行,讓兒童察覺動物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及其活動時所運用的身體部位,並了解動物的身體外形和運動的關係,進而知道人類有許多發明與動物有關,並能將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9.
透過觀測、測量、記錄與實作等方式進行,在觀測天氣活動的進行中,兒童能學會觀測天氣的變化,及氣溫計的使用方法,並進行天氣觀測。
10.
在解讀天氣預報的內容,能了解各個項目的敘述方式,並了解天氣四季不同的變化。
11.
能察覺天氣對生活的交互影響關係,並能對特殊的天氣變化做好因應措施。

融入重大議題之能力指標

環境教育

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

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生態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度。

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2-2-1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資訊教育

1-2-1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3-2-1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編修。
4-2-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

海洋教育

4-2-1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4-2-2
說明水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及其重要性。
家政教育

4-2-5瞭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

週次

日期

能力指標

單元名稱

節數

評量方式

備註

(融入重大議題之能力指標)

0208

0211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一、小園丁學種菜

1.蔬菜園地

(開學準備週減2)

1

1.口頭報告
2.
習作評量
3.
課堂問答

環境教育

1-2-1
1-2-2

0212

0218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一、小園丁學種菜

1.蔬菜園地

3

1.口頭討論
2.
習作評量
3.
資料蒐集
4.
實驗操作

資訊教育

1-2-1
環境教育

1-2-1

0219

0225

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一、小園丁學種菜

2.大家來種菜

3

1.口頭討論
2.
習作評量
3.
資料蒐集
4.
實驗操作

資訊教育

1-2-1
4-2-1

0226

0303

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2-2-2-1
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分、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一、小園丁學種菜

2. 大家來種菜

3

1.口頭討論
2.
小組互動表現
3.
習作評量
4.
課堂問答
5.
觀察記錄



0304

0310

2-2-2-1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分、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一、小園丁學種菜

3.小園丁日記

3

1.口頭報告
2.
習作評量
3.
實驗操作
4.
觀察記錄

環境教育

1-1-2

0311

0317

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2-2-2-1
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分、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4-2-1-1
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2-2-2
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一、小園丁學種菜

3.小園丁日記

3

1.口頭評量
2.
習作評量
3.
發表
4.
課堂問答

環境教育

1-2-1

1-2-2


0318

0324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2-3
了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此種結果的原因。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2-2-3-2
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3-2-0-2
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二、水的變化

1.水和冰

3

1.口頭討論
2.
小組互動表現
3.
實驗操作
4.
觀察記錄


海洋教育

4-2-1

4-2-2

0325

0331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3-2-0-1
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4-2-2-2
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二、水的變化

1.水和冰

3

1.口頭討論
2.
實驗操作
3.
觀察記錄

海洋教育

4-2-1

4-2-2

0401

0407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二、水的變化

2.水和水蒸氣

3

1.口頭討論
2.
小組互動表現
3.
習作評量
4.
實作評量
5.
實驗操作


海洋教育

4-2-1


0408

0414

1-2-2-3了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此種結果的原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5-2-1-3
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
6-2-2-2
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二、水的變化

2.水和水蒸氣

3

1.口頭討論
2.
小組互動表現
3.
習作評量
4.
實驗操作
5.
觀察記錄


海洋教育

4-2-1


十一04015

0421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5-2-1-3
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二、水的變化

3.水的三種形態與

應用

3

1.口頭評量
2.
習作評量

海洋教育

4-2-1

4-2-2

十二0422

0428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三、認識動物

1.動物的身體

3

1.口頭評量
2.
訪問調查
3.
課堂問答

資訊教育

1-2-1

3-2-1

4-2-1

十三0429

0505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三、認識動物

1.動物的身體

3

1.口頭評量
2.
習作評量
3.
發表
4.
課堂問答

環境教育

1-2-2

十四0506

0512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三、認識動物

2.動物的活動方式

3

1.口頭討論
2.
小組互動表現
3.
資料蒐集
4.
課堂問答

資訊教育

1-2-1

3-2-1

4-2-1


十五0513

0519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三、認識動物

2.動物的活動方式

3

1.口頭報告
2.
發表
3.
實作評量
4.
觀察評量

環境教育

1-2-2

十六0520

0526

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三、認識動物

3.動物的分類

3

1.口頭討論
2.
參與度評量
3.
資料蒐集

資訊教育

1-2-1

3-2-1

4-2-1



十七0527

0602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三、認識動物

3.動物的分類

3

1.口頭報告
2.
口頭討論
3.
小組互動表現
4.
習作評量

環境教育

1-2-2

十八0603

0609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2-3
了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此種結果的原因。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程。
4-2-2-1
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四、天氣與生活

1.觀測天氣

3

1.習作評量
2.
實作評量
3.
實驗操作
4.
觀察記錄

資訊教育

4-2-1


十九0610

0616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2-2
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
1-2-2-3
了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此種結果的原因。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程。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四、天氣與生活

1.觀測天氣

3

1.口頭討論
2.
小組互動表現
3.
習作評量
4.
實驗操作
5.
觀察評量

資訊教育

4-2-1


二十0617

0623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4-1
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天氣。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4-2-1-1
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2-2-3
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7-2-0-1
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四、天氣與生活

2.氣象報告

3

1.口頭討論
2.
習作評量
3.
資料蒐集
4.
課堂問答

資訊教育

4-2-1


二十一0624

0629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4-1
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天氣。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1
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四、天氣與生活

3.天氣對生活的影

3

1.口頭討論
2.
習作評量
3.
發表
4.
課堂問答

家政教育

4-2-5

環境教育

2-2-1


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