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導遊手札:探索臺灣風情的起點

格式
doc
大小
232 KB
頁數
21
上傳者
An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09-30,离现在 22 2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21


台灣E起走透透

一、教學理念

本課程擬將關懷的議題,擴展至整個台灣。由於近年來,台灣災難頻傳,風災、水災、地震、土石流,且又適逢經濟不景氣,政治紊亂,導致台灣人民,對這塊土地失去信心。因為教育的宗旨除了傳授「真」之外,「美」與「善」亦是需要被強調的向度。在此課程中,世途彰顯台灣獨一無二的面貌,並透過瞭解不同層次的台灣風情,來反省我們固有對台灣思維的慣性,進而認知台灣的優點與美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設計一本導遊手札的先決條件,必先透徹地調查、瞭解要介紹的地區,而學生在過程中,也不知不覺地接觸了平日鮮少注意的台灣風土民情,使用正面積極地眼光來看待這個美麗的「福爾摩沙」。


二、教學目標

(一)能探索台灣環境的特性。

(二)建構一套思考的模式。

(三)能完成一本以台灣為主導的導遊手札。

(四)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


三、教學對象

高中一、二年級


四、教學時間

4節,共4週,教學時間可依據課程需要及學生能力作彈性調整。














五、教學流程

1

主題

台灣E起走透透

.課程內容架構圖



1. 能探索台灣環境的特性。

2.建構一套思考的模式

3. 能完成一本以台灣為主的導遊手札。

4.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



目標





時間

4週,共4



1.認識導遊手札

2.旅遊文化停、看、聽

4.我的導遊手札

單元

標題

3.環境與藝術



1-1學習一本導遊手札應具備的條件。

1-2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

2-1能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

2-2能知道台灣環境的優、缺點

2-3學習思考過去的旅遊模式與慣性。

3-1學習一套看待與思

考環境的模式。

3-2使用看待與思考模

式來解讀藝術家的作品

3-3學習藝術與環境關懷的相關性

4-1學習製作導遊手

札的技巧與方法。

4-2能完成一本以台

灣為主的導遊手札。

4-3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



課程目標







時間

一週

一週

一週

一週



1.導遊書籍與雜誌數本。

2.實物投影機。

3.電腦及相關軟體。

4.相機與底片。

5.講義與學習單。


  1. Powerpoint

  2. Notebook

  3. 學習單、回家作業。

  4. 單槍投影機。


1.台灣生態藝術家相關

作品資料或影像。

2.具有台灣自然與人文

特色的資料。

3. powerpoint


1.powerpoint

2.CD音響

3.廖瓊枝的歌仔

戲哭調CD、陳

達的CD


教學資源





1.教師說明導遊手冊的內容與要素。

2.教師教導收集資料的方法。



主要教學活動

  1. 教師說明現存台

灣旅遊文化與慣

性的荒謬。

  1. 探討旅遊景點的

內涵與功能。

  1. 學習藝術品與

環境關懷的相關

性。

  1. 學習台灣環境

的特色與優缺

點。

1.教師講解製作導遊手

冊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2.能合力製作一本導遊

手札。

3.能共同參與排版與修改。







評量


參與、討論與發表、各式學習單、資料之蒐集、導遊手札製作、檔案夾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評量方法

2.教學流程表:


1-1學習一本優良導遊手札的條件。

1.認識導遊手札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本市面上常見且優良的導遊手札,例如:MOOKDiscovery等。

2)教師準備電腦、單槍投影機、WordPagemakerphotoshop等軟體學習的講義,和攝影技巧的光碟。

3)教師準備攝影技巧的光碟。

2.發展活動

1)教師均質分組,發放事先準備的檔案夾及檔案夾內容清單。(附110

2)教師說明檔案夾的功用,與評量的準則。10

3)教師說明整個課程,最終學生能完成一本介紹台灣某處的導遊手札,需使用課程中所教導的技巧完成,並能藉此更深刻認識台灣。10

4)教師說明一本優良的導遊手札需具備的條件:15

就內容說明,視其選材以定位

自然:詳述水文、地貌、氣候、植被。

人文:詳述歷史、農業、社經、藝術文化。

----此堂課告一段落----




1.Mook

Discovery

等旅遊雜

誌。







學習單附錄2


1-2 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攝影、網路搜尋)

1.認識導遊手札

……….延續上堂課……………

就編排上說明,例如:排版、美工設計,並使用範例說明。15

教導版面配置、圖文安排、字體設計等原則。

1)教師教導攝影基本常識(使用powerpoint),例如:底片的感光度、相機基本功能。背光、向光、閃光、構圖等基本拍攝原理。20

2)教師說明網路搜尋,關鍵字、作者、書名等搜尋,網路免費信箱申請及轉寄資料。(提供常用資料搜尋網址,例如gooleyahoo、蕃薯藤等)

3)本週課程總結。5

4)教師填寫教師自評表。

5)個人回家作業及小組回家作業,說明評量準則。(附235

----此堂課告一段落----


1.電腦、單槍

投影機、

攝影技巧

的光碟。


學習單附錄3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評量方法


2-1能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







2.旅遊文化停、看、聽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中外各種建築及藝術品的影像資料。

2)教師準備學習單。

2.發展活動

1)教師說明本週課程目標,並說明學習單評量準則。5

2)填寫小組學習單(附4),個人的旅遊經驗?何謂優質的旅遊內容?10

3)小組學生發表與分享。10

4)教師引導討論台灣現存的旅遊文化,旅遊四部曲,一、遊覽車吵翻天、卡拉ok唱翻天;二、到站,先找廁所、後買東西;三、邊吃東西邊拍照,且常在廁所邊留影,表示到此一遊;四、上車睡覺、再唱歌、吃東西;回來累得跟狗似的。5

5)教師請學生想一想到底為什麼要去旅遊?從旅遊中學到什麼?體會到什麼?10(寫黑板整理)

6)教師整理。5

----此堂課告一段落---



1.powerpoint或幻燈片。

2.學習單。




學習單附錄4


2-2能知道台灣環境優

、缺點。

2-3學習思考與批判旅遊模式與慣性。

3.旅遊文化停、看、聽

1)教師發下個人學習單,並請學生一面觀看powerpoint,一面填寫。(附5

2)教師使用powerpoint放映影像資料:

(以下放映系列包含正、負向)

系列一:台灣自然,墾丁PUB、七彩湖快速道路、澎湖踏浪、土石流、濫墾看伐、森林遊樂區的濫觴。

系列二:台灣人文,歐風建築的休閒度假村、金碧輝煌的寺廟道觀、變相的博物館展出。25

4)教師請學生想一想自己希望什麼樣的旅遊方式?跟團,能有什麼樣的安排?自助,能有什麼樣的體驗?10(附6


5)教師總結。5

6)教師填寫教師自評表。

----此堂課告一段落----





1.powerpoint或幻燈片。

2.回家作業。

3.台灣自然與人文荒謬現象的影像資料。


學習單附錄5

學習單附錄6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評量方法



3-1學習一套看待與思考環境的模式。



3.環境與藝術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台灣生態藝術家相關作品資料或影像。

2)教師準備具有台灣自然與人文特色的資料與powerpoint

3)教師準備藝術批評階段與自然觀察的投影片。

2.發展活動

1)教師說明課程及目標。(說明應本持以台灣在地精神地關懷之眼,來看到台灣環境的特性)10

2)請學生發表其回家作業,教師予以分類,並與全班討論。10

3)教師講解說明藝術批評的方式及自然觀察的觀念。(使用藝術批評的程序批判,包括PanofskyRogoff等觀點及荒野保護協會倡導的自然觀察方法)25


----此堂課告一段落----




1. 台灣生態藝術

家相關作品資料

或影像。

2. 具有台灣自然與人文特色的資料、及powerpoint

3.投影片。


3-2使用看待與思考的模式來解讀藝術家的作品。

3-3學習藝術與環境關懷的相關性

3.環境與藝術

1)教師展示台灣生態藝術家作品:請學生以

小組為單位討論兩階段所呈現的作品(使用剛剛教的方法)。填寫小組學習單,說明評量準則。(附7

楊恩生、林玉山及郭明福等的生態作品。

林英典、徐仁修的生態攝影作品。30

2)請學生發表他們對作品的看法。10

3)教師整理,並講解藝術品與環境關懷的相關性。5

4)回家作業:台灣的特色(附8


----此堂課告一段落----



學習單附錄7

學習單附錄8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評量方法



3-4學習探究台灣環境的特性。


3. 環境與藝術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powerpoint,內容包含了:台灣地貌、高山的攝影作品,板塊運動圖示、河流圖片,台灣地理位置圖,台灣氣候分佈圖,平埔族、原住民、福佬、客家人、外省人的服飾、慶典影像,歡喜扮劇團、日劇、韓劇及本土偶像劇劇情片段,日系、韓系商品圖片,台灣多霧的景致、台灣畫家作品。

  1. 教師準備CD音響、廖瓊枝的歌仔戲哭調CD、陳達的CD

  1. 發展活動

1)教師說明課程內容及學習目標。

2)教師分兩部分說明台灣環境,括弧內為隨著講課操作的教具,powerpointCD

台灣生態環境

地質、地貌及物種:台灣特殊地貌介紹,使用歐陽台生、或其餘高山攝影家作品輔助說明:中央山脈橫亙其中,像一條綠色長城,阻隔不同物種,導致演化成不同特色的族群,因此產生了許多台灣特有種生物。也因為這樣的地勢,造成河川急湍。(河流圖片)因為板塊運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擠壓,造成台灣崇山峻嶺的地貌。(板塊運動圖示)10

氣候:台灣位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四周環海的濕熱的海島型的氣候形貌。由於中央山脈橫亙其中,亦隨著地勢爬升,也具有溫帶、寒帶氣候及溫帶、寒帶的植被。(台灣地理位置圖、台灣氣候分佈圖)5

台灣人文環境

多元族群:

南島語族、外來漢族的融合之地。10

依來台先後順序,分別有鄭成功時期軍事屯墾、清朝前期偷渡移民、二次世界大戰的移民潮。

殖民文化20

經歷多次移民潮及自隋、元、清、荷、葡、日本、民國多次統治者不停地更迭。台灣人民獨特的性格:

個性---

易接受異質文化傾向(哈日、哈韓)(播放Holle Kitty、趴趴熊等影像及日劇、韓劇與流星花園一小片段);無強烈民族主義的意識容易對國家沒信心;積極、躁進。

藝術與文化---30

由於地處潮濕海島,多霧也常有水氣朦朧之感(台灣多霧的景致),故產生藍調文化,又因長期飽受殖民,音樂上小調興盛(播放陳達的一段音樂),歌仔戲的哭調最動人心弦。(播放廖瓊枝的一段音樂)。而繪畫藝術也融合多種殖民文化之內容,台海三少年、廖繼春、楊三郎等都曾深受日籍老師影響,陳靜甚至直接渡海至日本求學。而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另一批移民潮湧入,渡海三家帶給台灣藝壇另一次衝擊。從此籠罩在持續描繪不屬於台灣地質景致的圖像上,延續至今。(台灣一系列畫家作品)

3)學生將分別製作導遊手札中不同單元,教師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想做的主題及內容---15

地質、水文。農業、氣候(溫度)。行政區劃分、交通。社經(職業)、特殊產物(小吃、特產等…..)。藝術、文化。

4)教師結論。

5)回家作業:我們的製作技巧(附9

6)請學生回家就分組部份,收集相關資料,以利下堂課製作手冊之用。

7)教師填寫教師自評表。

----此堂課告一段落----







  1. powerpoint

  2. CD音響

  3. 廖瓊枝的歌仔戲哭調CD、陳達的CD

  4. 趴趴熊、Hello Kitty的影像。

  5. 日劇、韓劇與本土偶像劇劇情片段。

  6. 台灣地貌、高山的攝影作品,板塊運動圖示、河流圖片,台灣地理位置圖,台灣氣候分佈圖,平埔族、原住民、福佬、客家人、外省人的服飾

、慶典影像。

7.台灣不同階段代表藝術家影像及其作品。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評量方法


4-1能思考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方法。

4-2學習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

4-3製作一本以台灣為主導的導遊手札。

4.我的導遊手冊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準備各種製作導遊手札所需的設備及各項資源。

2)預約電腦教室。

2.發展活動

1)教師說明課程,告知學生,我們將於之後的四堂課,製作一本以台灣為主導的導遊手札。使用電腦教室的電腦進行,希冀大家能分組完成上回所選擇的議題,而再請各組之間協調共同排版方式,也個別製作一封面封底。

2)教師說明製作導遊手冊的技巧與步驟。

3)請同學花點時間討論如何做?(包括字型、標題的大小等),請各組間先對共同指導準則達成共識。

4)開始上機作業。(備註:若無法上機作業者,可使用手寫、或pop字體書寫製作替代之。)

5)教師依序參與各組活動,適時協助學生解決問題。(以上(3)(4)項活動可能持續2週,是學生製作進度,調整安排節數)

6)由全班選出幾位同學,幫忙班上彙整各組作品,班上同學與教師一起參與,給予意見。(使用notebook及單槍投影機,將螢幕畫面投射出來,大家可清楚看到與參與修改及彙整的過程)(備註:在製作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各組織間能多互動,以修改及校正各組間的差異)

7)封面、封底選拔賽。

8)請學生填寫自評回饋表。(附10

9)教師結論。

教師可將本堂課的製作,送交影印店或印刷行印製,裝訂成一本,屬於學生自己的導遊手札即誕生了!

10)教師填寫教師自評表。(附11

----此堂課告一段落----



1.notebook

2.單槍投影機。

學習單附錄9

六、教學資源

學習單

個人學習單6。小組學習單2

檔案夾內容清單

檔案夾內容清單1

自評回饋單

自評回饋單1

影像資料

1.市面上的旅遊雜誌。

2.中外各種建築及藝術品的影像資料。

3.台灣生態藝術家相關作品或影像,例如:楊恩生、郭明福、林英典、徐仁修等人的作品。

4.具有台灣自然與人文特色的資料。例如:氣候分佈圖、地理位置圖等。

5.平埔族、原住民、福佬、客家人、外省人的服飾、慶典影像。

6. 趴趴熊、Hello Kitty的影像。

影音資料

1.陳達思想起的CD

2.廖瓊枝的歌仔戲CD

電腦軟體

1.powerpointphotoshoppagemakerword

其他資料

1.台灣生態史話。

2.漢聲小百科。

影音設備

1.電腦、單槍投影機、notebook、錄放影機、CD音響。


七、參考資料

陳玉峰(1997)。台灣生態史話。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陳瓊花&林麗輝&張素卿(2000)。課程統整設計與案例之初探。台北市高中美術科輔導工作小組編印,4-25,台北市。

漢聲出版有限公司()。小百科。台北:漢聲出版有限公司。

附錄












附錄21-1學習一本優良導遊手札的條件

班級:姓名:座號:組別:

請自行尋找一本市面上的台灣導遊手冊,並試著評論其優劣。

書名:作者:


出版社:出版年:







優點

缺點

版面配置





圖文安排





美工設計





優點

缺點

水文




地貌




氣候




植被




歷史




農業




社經




藝術文化





是小偵探


班級:姓名:座號:組別:

有兩個重要的任務,請大家以這週課堂上所學的技巧來完成唷!!

任務一:請選一張照片,說明此照片的:1.底片資料2.光線3.構圖














任務二:請使用網路搜尋引擎找到「台灣環境」相關資料,請寫出搜尋用的「關鍵字」及「網路搜尋引擎的網址」,並列印1A4的資料。








附錄31-2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


附錄42-1能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

班級:組別:姓名:座號:


我的旅遊經驗談


  1. 旅遊地點:

  2. 旅遊時間:

  3. 我和誰一起去的?

4.旅遊目的:

5.旅遊方式---()旅行團()自助旅行()半自助旅行()學校出遊

6.你從這次旅遊學到些什麼?

1)外在客觀環境:




2)內在自身態度:




7.你對此次旅遊經驗的感想是什麼?


















































認為一個優質的旅遊應該包括哪些項目?





1.旅遊景點的選擇:




2.行程的安排:




3.導覽的內容:











附錄73-2使用看待與思考的模式來解讀藝術作品

3-3學習藝術品與環境關懷的相關性

使用課堂中所教導的欣賞模式,來分析探討以下生態藝術家的作品,並分別兩兩比較這些作品的差異:

班級:姓名:座號:組別:

1.楊恩生:

1)畫中有什麼?




2)畫家畫這些東西代表什麼?




3)作品與環境或生態的關係?




2.林英典:

1)作品中有什麼?




2)攝影家拍這些東西代表什麼?




3)作品與環境或生態的關係?











請找出你認為具有台灣特色的景點,並將相片或影像貼在下面的方框中:

















  1. 你為什麼會選這個景點呢?







  1. 你認為它有什麼特色?






品企劃書


大組別:小組別:小組別成員:

分工表

姓名

工作分配(蒐集資料、討論、製作、領導、總務、打字、美編、排版、內容撰寫)












選擇的部分


使用的媒材

( )剪貼( )水彩( )素描( )版畫( )PoP書寫( )攝影( ) 電腦(寫出軟體稱( )其他

這些技巧可以營造什麼樣的效果?




打算在導遊手冊中的哪些部分使用?




內容




版面配置

(圖文安排)






美工設計


附錄94-1能思考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方法


我評量回饋單

各位同學好,上完了這幾週的課程,你有沒有收穫呢?對於台灣整體的環境有沒有進一步地認識?對於許多事情的看法有沒有改變?這份自我評量回饋單,是幫助你檢查自己有沒有學到這堂課的概念,不要緊張,這是不計分的,不會影響你的美勞成績,而且你的答案不公開,只是幫助老師瞭解你對自己的學習瞭解多少,還有對老師提出課程改進的建議!請依實際狀況安心作答。


基本資料:

姓名:

座號:

組別:


填答說明:

自評回饋單有兩段,第一段是我的表現,第二段是我的感想。第一段共分成五個部分:

1.對於課程內容的瞭解

2.對於旅遊文化的批評

3.能學會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4.對於台灣環境的認識

5.對於製作導遊手札

每個部分都各有一些小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填答案,請你依這幾週上美術課的經驗,選擇一個比較符合你的想法和經驗的答案,5代表非常瞭解或非常滿意,4代表瞭解或滿意,3代表普通,2代表不瞭解或不滿意,1代表非常不瞭解或非常不滿意。在〝〞中打〝〞,每題只能選一個答案。也有些題目是要請你填寫你的意見,請清楚地寫出你的想法。

請逐題填答,不要遺漏喔!謝謝你們的合作,此張連同之前所有學習單完整繳回,可獲得小禮物一份~~~


題:

1.我學到了一本導遊手札應該具備的條件------------------------

勾選4,代表瞭解






5代表非常瞭解或非常滿意

4代表瞭解或滿意

3代表普通

2代表不瞭解或不滿意

1代表非常不瞭解或非常不滿意

我的表現

一部份:對於課程內容的瞭解

1 .整體來說我對於老師上課的內容,都能夠瞭解---------------

2.我學會如何收集分析資料(上網搜尋、分析照片)---------


二部份:對於旅遊文化的批評

1 .我學到了一本導遊手札應該具備的條件------------------------

2 .我能分享和檢討我的旅遊經驗------------------------------------

3.我能思考一個好的旅遊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4.請問將來會如何安排你的旅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份:能學會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1.我能學會「第一層次」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出作品中的人、事、物等。

2.我能學會「第二層次」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猜想這些人、事、物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否有特別象徵、代表什麼?

3.我能學會「第三層次」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能夠發覺作品與我們生活、台灣環境的相關性。

4.下次若有機會參觀藝術展覽,你會怎麼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部份:對於台灣環境的認識

1.我能知道台灣環境(包含自然、人文)的特色---------------

1.1能寫出有哪些特色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瞭解台灣環境(包含自然、人文)的優缺點------------

2.1能寫出至少一項優缺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部份:對於製作導遊手札

1 .能夠思考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

2 .對於我們這一組製作的導遊手札的滿意程度-------------------

3.對於我們這組導遊手札封面與封底的滿意程度----------------


我的感想

1.我目前對台灣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感想?

自然(生態、地理、水文等):




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




2.我還可以替台灣自然與人文環境做些什麼?

自然(生態、地理、水文等):




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對這堂課的意見:



給老師的話:

檢查看看有沒有沒寫到的部分?

大家辛苦了!謝謝一年十三班同學這幾週來對我的包容與合作作。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