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紙探對稱:合作學習線對稱圖形

格式
docx
大小
52.91 KB
頁數
6
上傳者
ShirleyWo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1-16,离现在 1 34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中和國民小學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公開觀課導學教案


日期:20231123

時間:學習時間:本單元共 9 節課(360 分鐘),本節課為第 4-2 (上課時間:40 )

班級:504

科目: 五年級康軒版數學上學期第7單元
單元名稱:線對稱圖形

課題:與同學討論做法的過程中,能尊重彼此的意見,也能包容他人的想法。

透過摺紙、剪紙等實際動手操作,認識線對稱圖形。

節數:7

授課老師: 林子薇老師

觀課老師: 黃素華、張藍尹老師、杜振文老師


液晶電視

白板








2

1









4


3







課堂設計

學習設計說明

S-5-4線對稱:線對稱的意義。「對稱軸」、「對稱點」、「對稱邊」、「對稱角」。由操作活動知道特殊平面圖形的線對稱性質。利用線對稱做簡單幾何推理。製作或繪製線對稱圖形。

備註:從操作活動察覺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箏形(箏形指圖形,名詞不出現)、等腰梯形是線對稱圖形(避免告知)。在教學呈現時,線對稱軸為垂直或平行(操作活動不在此限)。可處理正多邊形。

二、學生先備知識:

三、本單元學習目標:6-S-02 能認識平面圖形放大、縮小對長度、角度與面積的影響,並認識對稱條件。

() 能說出現實生活中對稱圖形構成要件

() 能說出基本對稱圖形的關係

() 能畫出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對稱軸

() 能利用對稱軸劃分出對稱圖形的對稱區域。

() 能利用對稱軸畫出對稱圖形的另一面。



四、學習難點:
(
)對稱圖形判斷、對稱軸辨識。
(
)未正確讀題,未能正確找出對稱軸。
(
)由對稱軸推演出對稱圖形的另一面。

五、評估準則:
(
) 能說出對稱的要件。
(
) 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
) 能說出對稱軸和平面圖形的關係。
(
) 能利用對稱軸繪製出線對稱圖形的另一面。
(
) 能實際繪製出線對稱圖形。

六、教學資源
(
)因材網、學生用平板每人一台、觸碰式螢幕、教師用電腦一台。
(
)教師自編之學習附件:
1.
附件一:因材網之知識節點(6-S-02)影片 WQSA 自學學習單
2.
附件二:自主學習組內共學任務
3.
附件三:組間互學評分表八、教學資源:


七、評量方式:多元評量
(
)課前預習:影片自學學習單、提問
(
)課中表現:
1.
組內互學(小組工作分配表、組內共學檢核單): 組內澄清討論表現、組內合作解題表現、組內工作任務分配度
2.
組間分享(組間互評評分表):溝通分享表現、聆聽態度、回饋表現

課堂組織 (環節、次序、銜接、時間)

學習任務 (應用性、複雜性、自主度、合作性)

教學支援 (講解示範、提問引導、回饋評估、課堂氛圍)

課前自學(課前預習,前一天作業)

  1. 學生自學

(15 分鐘)

  1. 利用因材網教學影片(6-S-02)做課前預 習,並依據因材網 WQSA 影片自學方式預習,並完成學習單。

  2. 完成因材網影片學習後,繼續完成練習題、 動態評量,並學習單中記下作法。

  3. 請學生將學習重點記錄在學習單中。

1. WQSA學習單。

2. 教師從因材網首頁掌握學生的預習影片觀看進度、 練習題作答成效、答題結 果。

3.觀看學生練習題與動態評量的錯誤類型。


單元九第2節課40分鐘(本節)

1.教師導入學生學習
(20
分鐘)








【活動一】認識線對稱圖形

判斷生活中各種平面圖形的設計是否為線對稱圖形,並找出其對稱軸。

發現正多邊形對稱軸數量的關係,及判斷平面圖形是否為線對稱圖形,並能找出所有的對稱軸。

發展活動一 畫出對稱軸

1.教師布題:右圖是不是線對稱圖形?如果是線對稱圖形,把它的對稱軸畫出來。

T:想想看,怎麼判斷右圖是不是線對稱圖形?

S:把圖形兩邊對摺,檢查兩邊有沒有完全疊合。

T:拿出附件來對摺看看,這個圖是線對稱圖形嗎?

S:是。

T:說說看,圖形的對稱軸在哪裡?

S:打開後,摺線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T:請將對稱軸畫出來。

2.教師布題:下面哪些縣的徽章是線對稱圖形?哪些不是?拿出附件來檢查,把是線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畫出來。

1. 教師根據學生在因材網預 習結果及自學單的紀錄, 與學生共同檢視預習時所 遇到的問題。

2. 設計學習難點的小組共學任務

3.小組工作分配表(附件)

2.組內共學 (10分鐘)


























































T:想想看,怎麼判斷這些縣市徽章是不是線對稱圖形?

S:跟剛剛一樣,把圖形兩邊對摺,檢查兩邊有沒有完全疊合。

T:拿出附件來對摺看看,哪些縣市徽章是線對稱圖形?

S:南投縣、澎湖縣。

T:把這兩個縣市徽章的對稱軸畫出來。

3.學生上台展示所畫的對稱軸。(南投縣徽章的對稱軸不只一條,畫直線、斜線的學生都要找代表上台)

T:他們南投縣徽章的對稱軸畫得不一樣,誰的才是對的?

S:分別沿著3條線對摺,圖形兩邊都完全疊合,我認為這3條都是他的對稱軸。

T:沒錯。對稱軸可以不只1條,只要能讓圖形兩邊完全疊合的直線,都是對稱軸。


發展活動二 正多邊形的對稱軸

1.教師布題:下面正多邊形各有幾條對稱軸?拿出附件摺摺看。

T:拿出附件18的正三角形,摺摺看, 有幾條對稱軸?

S3條。

T:拿出附件的其他正多邊形,摺摺看,各有幾條對稱軸?

S: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正五邊形有5條對稱軸,正六形有6條對稱軸。

T:說說看, 你發現了什麼?

S:正多邊形的對稱軸數量和它的邊數一樣。



1.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附件,繪製出正多邊形的對稱軸,並觀察對稱軸繪製後兩邊的關係。

2.各組經討論後,發表所找出指定縣市徽章之對稱軸,並共同討論所繪製之對稱軸是否正確

學習輔助教材:

附件16~19

直尺


  1. 分組發表

  2. 師生共同討論(7分鐘)

發展活動三 平面圖形的對稱軸

1.教師布題:下列圖形中,哪些是線對稱圖形?哪些不是?拿出附件摺摺看,如果是線對稱圖形,畫畫看,它有幾條對稱軸?

T:拿出附件19的圖形,摺摺看, 是不是線對稱圖形?

T:菱形是線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S:菱形是線對稱圖形,它有2條對稱軸。

T:平行四邊形是線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S:平行四邊形不是線對稱圖形。

T:扇形是線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教師可以翻到課本第97頁補充更多縣市徽章,做延伸教學。

評量方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課堂問答


學習輔助教材:

附件16~19

直尺


6.教師統整(5分鐘)

綜合活動四

1.教師總結學生表現結果:教師依照學生歸納整理,進行難題說明。

2.公布回家功課:習作練習題


1.引導學生完成指定圖形對稱軸繪製。
2.
利用學生繪製成果,統整本節 課學習的重點。
3.
完成習作練習題


附件一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合作分組小組工作分配單

組別:□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學習重點:5-n-14-S02 : 能解決生活中有關比率的問題。

的問題。

組內工作分配表:(請各小組成員討論後填入姓名)

編號

代號

分配任務

學生姓名

1

組長

主持小組成員討論

(需引導小組成員討論並說明講解題方式)


2

副組長

確認組內小組合作流程完成組內自評


3

記錄長

彙整小組解題記錄與成果


4

報告長

上台報告並說明解題方式及原理

(依照解題步驟詳細說明)


5

檢核長

進行確認他組解題是否正確(互評標準:逐條確認各組解題是否符合互評標準表單)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合作小組自評規凖評分表

評分組別:□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學習重點:5-n-14-S02 : 能解決生活中有關比率的問題。

自評標準:(請評分同學逐條確認)得分為1-2

順序

檢查確認

評分標準

得分

1

有 □無

1. 是否利用有效工具測量選取目標實際距離。


2

有 □無

2. 是否能有效量出照片中的距離


3

有 □無

3. 是否能利用測量出的實際距離與照片中的距離算出正確的比例


4

有 □無

4. 是否能利用相差的值的倍數關係解題。


5

有 □無

5.是否能完成解題


附件三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合作小組互評規凖評分表

評分組別:□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學習重點:5-n-14-S02 : 能解決生活中有關比率的問題。

互評標準:(請評分同學逐條確認)得分為1-2

順序

檢查確認

評分標準

1

2

3

4

5

1

有 □無

題目說明正確與否(清楚說明題目解題重點)






2

有 □無

解答是否書寫完整(排列順序與答案)






以下評分表依照各組題目解答給分

3

有 □無

能正確的列式






4

有 □無

找出相差的值






5

有 □無

能理解相差值不變






6

有 □無

能利用相差的值的倍數關係解題






總分







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