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國寫科
學測考前 30 天應試準備──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國立基隆女中 洪菁穗
學測國語文寫作獨立施測迄今,即將邁入第七年。相較於同學們昔日參加的國中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同樣分六級,然而計分方式卻已然不同──寫作在會考是獨立計分,到大考則併入國文考科採計;若比照大考將會考作文積分併入國文考科計算,最多約30%的占比,大考國寫則占國文的50%,即可知曉國寫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107學年度起適用的學測國寫考試說明,明訂兩大測驗目標,目的在測驗考生「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與「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兩種能力以兩大題的形式施測。檢視國寫的測驗目標及評量內容,搭配關鍵詞句,彙整近年的命題相互對照,統整如下:
測驗目標 | 知性的統整與判斷 | 情意的感受與抒發 |
評量內容 | 1.解讀文字或圖表,分析、歸納,具體描述說明 2.針對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 | 1.具體寫出個人實際的生活經驗 2.真誠表達內心的情感 3.發揮想像力 |
命題形式 | 第一大題 | 第二大題 |
學測年度 | 命題關鍵詞句索引 | |
112 | 1.指出華生犯的兩個「錯誤」 | 以「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為題,書寫其氣味及所召喚的記憶和感受 |
2.表達看法,說明較傾向福爾摩斯或華生的生活態度 | ||
111 | 1.說明兩種樂齡活動內容及用意的差異 | 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書寫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 |
2.以「樂齡出遊」為題說明並表達看法 | ||
110 | 1.說明兩部電影在刪除部分記憶的劇情上有何差異 | 以「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為題,書寫想冰藏之物(虛實皆可)以符合所期待的美好生活 |
2.假設「經驗機器」存在,表達是否支持上市的看法 | ||
109 | 1.依據引文說明積木誕生的背景因素 | 以「靜夜情懷」為題,連結甲文或乙文的體悟,抒發對靜夜的體驗及感受 |
2.表達看法,說明較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 | ||
備註 | 1.第一子題皆限80字 2.第二子題皆限400字 | 自109年起,皆採單題形式命題 |
以追溯的方式來看題型脈絡,可見近四年的命題皆維持著固定的形式。面對即將到來的113學測國寫,謹以三個要點提供考生作為準備方向:
一、審題判讀有方法
知性題重在觀點論述,情意題重在感受抒發──掌握這個基本的原則,接著就務必看清楚「題目問什麼?」尤其須留意每道問題是否有前提的設定;例如:110年知性題要求說明兩部電影「在刪除部分記憶的劇情上」有何差異; 109年情意題要求「連結甲文『或』乙文的體悟」,以「靜夜情懷」為題,抒發對「靜夜」的體驗及感受。
二、思路建構有層次
不論知性題或情意題,所提之問皆可從引文(或圖表)按圖索驥,找到作答關鍵。建議閱讀引文前,不妨先瀏覽問題的說明文字,在引文中依檢索訊息→比較差異→圈出關鍵→分析判斷→推導歸納等步驟作答書寫。
知性題須注意「字數限制」,掌握「論述皆有據」的原則。兩道子題彼此互為表裡,第一小題「問什麼就答什麼」,應避免個人主觀的評斷橫生枝節;第二小題往往以前一題為基礎延伸思考,要求表達看法或意見。例如112年知性題第一小題要求寫出福爾摩斯認為華生犯的「兩個錯誤」,接著第二小題則須就二人的言行選擇其一,論述個人較傾向的生活態度。
情意題應力求「真情至性」的表達。下筆前仍應劃記引文中與命題相關的論述,接著揀選生活中的「類似經驗或相關事例」,適時發揮聯想力,著重在「感受」到「覺察」的歷程描述,最後順理成章地帶出「體悟」。例如111年情意題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要求「敘述課本對考生的意義」,並書寫「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
三、修辭筆法有磨練
國文課本教的內容越考越少,似乎已成為同學們既定的認知。藉由「絕處逢生」這句成語想提醒考生──莫忘課本選文中所呈現的各種寫作技巧──善用名言開展想法、善用排比鋪陳文氣、善用譬喻形容情感、善用例證說明論點、善用對比凸顯觀點、善用警句歸納結論……在反覆琢磨的演練中,掌握自己熟悉的經典事例,磨出自己擅長的修辭及筆法,練就應考利器,在戰場般的考場上突破國寫的重重關卡。
最後,預祝各位考生113年順利發揮所長,試試如意,成功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