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立希望國民中學八年級個案語文能力診斷與教學建議
吳孟珊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研究生
壹、前言
12年國教於103年上路後,多數國中生將免試升學,但不少師長擔心學生不考試就不念書。為確保學生的基本學力,國中將從101年9月開始全面實施補救教學,國文未達「基本學習標準」的學習成就低落學生,必須接受補救教學。而造成學生低成就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可分為外在環境因素及個人內在因素,其中外在環境因素又可分為社會與家庭環境因素(如:文化不利、經濟不利、父母期望及支持不高等),以及學校因素(如課程教材、教師教學方式、教師信念與期望、同儕影響等),個人因素則包括動機、認知負荷問題、學習策略及技巧不佳、學科基礎知識不足、身心狀況等。因此,為解決學生低成就的問題,必須先對造成學生低成就的可能原因進行瞭解與診斷,方能對症下藥,提供符合低成就學生需求的輔導。本研究針對台東縣立希望國民中學的兩位學生,進行個案診斷,藉由語文的診斷與分析,瞭解在學習上所發生的困難,以提供適當的教學策略,改善學習弱勢的情況。
貳、個案背景描述
本研究以兩位八年級學生為對象,兩位學生在學習的表現十分異質,分別是班上的第十五名及倒數第三名。以下分別敘述兩位個案的背景。
小哲是閩南人,男生,家中有父母、一個哥哥和姊姊,父母親皆務農,家庭經濟狀況普通。在家中說國語和台語,在課堂上常表達個人意見、寫字速度快,與同學相處融洽、樂於幫助別人。
小毅是越南人,男生,家中有父母、一個姊姊;父親是閩南人、母親是越南人;父親從事檳榔業、母親從事早餐店,家庭經濟狀況普通。在家中說國語和台語,不會說越南語。在課堂上較少表達個人意見,容易分心,寫字速度慢,與同學相處普通、較少主動幫助別人。兩位個案的基本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個案基本資料
姓名 | 小哲 | 小毅 |
性別 | 男 | 男 |
族裔 | 閩南人 | 越南人 |
年齡 | 13歲 | 13歲 |
家庭經濟 | 普通 | 普通 |
月考排名 | 第十五名(全班32人) | 第三十名(全班32人) |
參、診斷工具
為評估與診斷個案的語文能力,本研究採用的工具為評估語文能力的語文
能力測驗。三種語文能力測驗,分別為識字量評估測驗(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6b)、常見字流暢性測驗(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6a)、國民中學閱讀推理測驗(柯華葳、詹益綾,2006)。其三種測驗工具說明如下:
一、識字量評估測驗
此測驗由洪儷瑜等人(2006b)編製,測驗目的是評估受試者的中文識字量。測驗以團測方式進行,要求受試者寫出國字的注音和造詞,本研究使用A39版本,適用年級為三到九年級,共有40題。計分方式需注音和造詞皆對,該題才算對。識字量的推估,是以某一級級字答對的比率乘以該級的總字數,各級總字數加總後就是識字量分數。施測者可根據學生在識字測驗的表現,選用合於其識字量之閱讀材料做為教學介入之用,亦可再進一步施予其識字量範圍之識字個別測驗(B),以更確切地掌握該生之識字量及識字流暢度。
常見字流暢性測驗
此測驗由洪儷瑜等人(2006a)編製,測驗目的是評估受試者常見字的流暢性。測驗以個測方式進行,受試者需唸出國字的讀音,再造詞。本測驗共有五個版本,本研究採用B89版本,適用年級為八到九年級,每個版本有60個字,答對一題得一分,計分採計常見字正確性(音詞皆對)以及流暢性(每分鐘朗讀正確字數)。
國民中學閱讀推理測驗
此測驗由柯華葳、詹益綾(2006)編製,測驗目的為篩選有閱讀理解困難的中學生。適用年級為七到九年級,測驗以團測方式進行,測驗題型分為直述型及類括型,題目共18題,計分方式每個題目一分,以答對題數總和為測驗總分,配合學生所屬年級以及區域的切截分數為指標。
肆、診斷結果與分析
一、識字量
(一)小哲的識字量
由表2得知,小哲的識字量為4,200字,對照全國常模與花東常模百分等級為76,顯示小哲的識字量屬於中上程度。
從表3得知,識字量錯誤類型結果中,40題題目,小哲只錯了6題,而從這6題的錯誤類型中發現,「讀音對造詞錯」(83%),「讀音造詞均錯」(17%),顯示造詞能力相對於注音能力,是屬於需要再加強。
(二)小毅的識字量
由表2得知,小毅的識字量為2,593字,對照全國常模百分等級為18,花東常模百分等級為21,顯示小哲識字量落後同儕,屬於識字量低成就。
從表3得知,識字量錯誤類型結果中,40題題目,小毅錯15題,
而從這15題的錯誤類型中發現,「讀音對造詞錯」(40%),顯示小毅在其字義上,明顯有了解不足。「讀音造詞均錯」(53%),顯示小毅對許多字的字音與用法明顯有困難。
(三)綜合上述分析,在識字量評估測驗中發現
小哲的識字量與同儕相比屬於中上程度,在錯誤類型「讀音對造
詞錯」所佔比例最高,顯示造詞能力較注音能力為弱。
小毅的識字量與同儕相比明顯少了許多,而且在錯誤類型「讀音造
詞均錯」比例佔一半,顯示小毅可能因為不認識此字,對其字的字音與
字義不了解。
表2 個案在識字量之分析
個案 | 識字量 | 在95%信賴區間 | Z分數 | 百分等級 | ||
全國 | 花東 | 全國 | 花東 | |||
小哲 | 4,200 | 3,126~5,274 | 0.65 | 0.68 | 76 | 76 |
小毅 | 2,593 | 1,519~3,667 | -0.89 | -0.75 | 18 | 21 |
表3 識字量評估測驗結果與錯誤類型分析表
識 字 量 評 估 測 驗 結 果 | 評 估 識 字 量 | 錯誤類型分析(%) | |||
讀 音 對 造 詞 錯 | 讀 音 錯 造 詞 對 | 讀 音 造 詞 均 錯 | |||
小 哲 | 4,200 | 83% (5/6) | 0 | 17% (1/6) | |
小 毅 | 2,593 | 40% (6/15) | 7% (1/15) | 53% (8/15) | |
二、常見字流暢性能力
(一)常見字讀音正確性及流暢性
由表4得知,小哲在常見字讀音正確性,對照全國常模百分等級為
91,花東常模百為95,顯示小哲正確性非常高。在常見字讀音流暢性
對照全國常模百分等級為78,花東常模百分等級為90,顯示小哲流暢
性比常模水準高出許多。
由表4得知,小毅在常見字讀音正確性,對照全國常模百分等級為
34,花東常模百分等級為46,顯示小毅正確性屬於中等程度。在常見
字讀音流暢性,對照全國常模百分等級為18,花東常模百分等級為
30,顯示小毅流暢性與常模水準相比,為低下程度。
綜合上述分析,在常見字流暢性測驗中發現,小哲其流暢性與正確
性都比同儕來的優秀,且位居全國常模中上程度。小毅其正確性與同
儕相比為中等程度,其流暢性明顯落後一般的同儕水準,為流暢性低成就。由此可知,小毅有相當顯著的困難,極需補救教學。
表4 個案在常見字流暢性測驗之表現
個案 | 小哲 | 小毅 | ||
測驗項目 | 原始分數 | 標準分數 | 原始分數 | 標準分數 |
看字讀音造詞測驗 (正確性) | 45 | 全國常模Z=1.41 PR=91 花東常模Z=1.72 PR=95 | 25 | 全國常模Z=-0.40 PR=34 花東常模Z=-0.08 PR=46 |
看字讀音造詞測驗 (流暢性) | 48 | 全國常模Z=0.75 PR=78 花東常模Z=1.26 PR=90 | 21 | 全國常模Z=-0.91 PR=18 花東常模Z=-0.49 PR=30 |
(二)錯誤類型分析
由表5得知,在常見字流暢性測驗錯誤類型結果中發現,60題的題
目,小哲答錯15題,而這15題的錯誤類型中發現,以「不會」(27%)
所佔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形音義皆異」(20%)。而「音同形似」(20%),
屬於別字的錯誤類型,這顯示小哲對某些國字的意義不清楚,能讀對其
字音,有看過此字,但不完全瞭解字的用法如「日月譚」、「廝吼」,此
外當國字字型相似時,很容易會受到混淆,如「奠」與「鄭」相似,就
會把「奠」唸成「鄭」。
由表5得知,在常見字流暢性測驗錯誤類型結果中發現,60題的題
目,小毅答錯35題,而這35題的錯誤類型中發現,以「不會」(85%)
佔最高,其次是「音異形似」(6%)、「形音義皆異」(6%)等。而所有
「讀音造詞皆錯誤」的部分佔91%、「讀音正確造詞錯」的部分佔9%
,顯示小毅有一半以上的字完全不會認讀;並且有許多字並不清楚相關
詞語的應用。此外當國字字型相似時,很容易會受到混淆,如「奠」與
「鄭」相似,就會把「奠」唸成「鄭」。
綜合上述分析,在常見字流暢性測驗錯誤類型結果中發現,小哲以
不會佔最高,顯示有四個字不會認讀或唸錯,並且某些國字能讀對其
字音,但對於字型相似的國字用法不清楚,容易會受到混淆。小毅以
不會佔最高,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字不會認讀,並且一半以上的字不會
造詞,當國字字型相似時,很容易會受到混淆。
表5 常見字流暢性測驗錯誤類型分析表
看字讀音 造詞測驗結果 | 個案 | 正確字數 | 流暢度 | 作答分析(%) | 錯誤類型分析(%) | |||||||
讀音錯造詞正確 | 讀音正確造詞錯 | 讀音造詞皆錯誤 | 音 同 形 似 | 音 同 形 異 | 音 異 形 似 | 音 同 形 似 義 相 關 | 形 音 義 皆 異 | 不會 | ||||
小哲 | 45 | 48 | 0 (0/15) | 47 (7/15) | 53 (8/15) | 20 (3/15) | 13 (2/15) | 7 (1/15) | 13 (2/15) | 20 (3/15) | 27 (4/15) | |
小毅 | 25 | 21 | 0 (0/35) | 9 (3/35) | 91 (32/35) | 0 (0/35) | 3 (1/35) | 6 (2/35) | 0 (0/35) | 6 (2/35) | 85 (30/35) | |
三、閱讀理解能力
由表6可知,小哲閱讀推理測驗11分,高於低成就之切截分數
10分。全國常模百分等級為34,花東常模百分等級為30,表示小哲
閱讀理解能力屬於接近低成就的標準,小哲閱讀理解能力較薄弱。
小毅閱讀推理測驗13分,高於低成就之切截分數10分。全國常模
百分等級為57,花東常模百分等級為54,表示小毅閱讀理解能力屬於
表現中等的中分組學生。
表6 閱讀推理測驗分析表
個案 | 小哲 | 小毅 | ||
測驗項目 | 原始分數 | 標準分數 | 原始分數 | 標準分數 |
閱讀推理測驗 | 11 | 全國常模 Z=-0.44 PR=34 花東常模 Z=-0.49 PR=30 | 13 | 全國常模 Z=0.22 PR=57 花東常模 Z=0.10 PR=54 |
綜合診斷
測驗結果顯示小毅識字量與同儕相比明顯少了許多、其正確性與同儕
相比為中等程度,其流暢性明顯落後一般的同儕水準,為流暢性低成就。常見字流暢性錯誤類型中,認讀與造詞能力落後同儕,是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但是在閱讀理解能力屬於中分組,表示閱讀理解能力較佳。
小哲在語文能力上屬於中上程度,而閱讀理解能力接近低成就的標準,
屬於須加強閱讀理解能力的學生。因此,一個人識字沒問題,不代表閱讀理
解沒問題,兩部分的問題可各別獨立存在。
研究者建議從基本識字與閱讀理解能力的補救教學著手,並提供識字教
學與提升閱讀理解的策略,以改善小毅語文能力低落、識字量有限與小哲閱
讀理解困難的問題。
伍、教學建議
小毅在常見字的認讀與同年級常模相較明顯識字量不足,流暢性低成就,推究原因可能是國小階段時,未精熟國字形、音、義的學習,造成其學習困難的主因。由於識字學習未達自動化,進而影響常見字流暢性能力,而閱讀理解的表現,高於低成就之切截分數,屬於中分組學生。小哲的語文能力屬於中上程度,而閱讀理解能力為接近低成就,因此,必須加強閱讀理解能力。
依據本研究識字量評估測驗、常見字流暢性測驗、國民中學閱讀推理測驗三個測驗的結果,依據有效教學理論,建議可提供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國語文能力的補救教學:
一、識字量方面
小毅在識字量的表現相對於同年級學生較不足,且字義運用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進行生字教學時,除生字的解釋、造詞練習外,研究者建議可採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
(一)利用部件教學法:強調字形的意義化,幫助掌握中文字的構字規則。
(二)圖像到文字策略:從仿寫到默寫多層次的練習,以建立其組字規則,
提升其寫字的能力。
(三)加強詞彙的解釋與說明,並利用造句活動來協助詞彙的理解。
(四)善用詞彙網喚起先備知識,促進詞彙概念的擴充與聯結。
(五)加強形、音、義的聯結,透過生字與生活經驗和先備知識的聯想,
造出新詞,以複誦方面加強記憶。
二、常見字流暢性方面
小毅在常見字讀音正確性與同儕相比為中等程度,常見字讀音流暢性明
顯落後一般的同儕水準,為流暢性低成就。而認讀與造詞能力落後同儕,因
此,研究者建議在國語文教學時應注重流暢性的訓練,在課前或零散時間進
行六分鐘流暢性訓練,對學生的識字與理解均有幫助,以增進其認讀與造詞
能力。
三、閱讀理解能力方面
小毅在閱讀理解能力與同年級相比,為中分組學生,然而仍可加強
閱讀理解能力以增強其語文能力的不足。小哲的語文能力屬於中上程度,
而閱讀理解能力為接近低成就,因此,必須加強閱讀理解能力。Chall的
閱讀發展理論,四至九年級為藉著閱讀來學習,此階段為利用大量閱讀獲
取世界知識、閱讀策略、語言和認知能力。因此,研究者建議閱讀理解策
略如下:
(一)故事結構或文章結構法:老師示範、學生練習和運用閱讀策略,促進
對內容的掌握與理解,運用課文結構分析單,建立其分析文章內容的
能力。
(二)圖像化:個案在閱讀文本時,可以將文本內容圖像化,加強學習效果。
(三)猜猜看閱讀教學法:選擇連貫性很好,容易預測的故事性文章,運用
該課的標題引導學生聯想、猜測、與生活經驗結合,以加強學生的閱
讀理解能力。
(四)反覆練習:重複運用文章結構方式,讓學生熟悉分析文本內容與架構。
(五)問答引導:問三種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做整合或深入的思考,或依
據課文文句順序逐段提出問題、以問問題的方式澄清文章內容,提升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王瓊珠、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2008)。一到九年級學生國字識字量發展。
教育心理學報,39(4),555-568。
王淑惠(2009)。閱讀障礙學生的語文教學。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特教通訊,
42,7-12。
王瓊珠、陳淑麗(2010)。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李淑媛(2000)。不同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習障礙學童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
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5,55-80。
李瑩玓(2004)。寫字困難學生寫字特徵之分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49(2),43-64。
孟瑛如(2010)。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台北市,五南。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6)。識字量評估測驗。台北市,教育部。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6)。常見字流暢性測驗。台北市,
教育部。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8)。學童「識字量評估測驗」之編製
報告。測驗學刊,55(3),489-508。
柯華葳、陳冠銘(2004)。文章結構標示與閱讀理解-以低年級學生為例。教育心理學報,36(2),185-200。
柯華葳、詹益綾(2007)。國民中學閱讀推理篩選測驗編製報告。測驗學刊,
54(2),429-450。
陳秀芬、洪儷瑜、陳慶順(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讀寫字困難學童基本字讀寫能力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31-60。
陳淑麗等(2009)。弱勢學童讀寫希望工程-課輔現場的瞭解與改造。台北市,
心理。
許育馨(2010)。一般學生與書寫困難學生寫錯字的錯誤類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冠穎(2005)。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國語低成就學童補救教學學習成效
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黃秋霞(2010)。淺談轉介前識字教學介入對國小一年級識字困難學童的教學
反思。南屏特殊教育,1,71-78。
魏嘉妏、張世彗(2011)。國小一年級學習障礙生與普通生中文識字能力與錯誤
類型之研究。特教論壇,10,19-32。
蘇淑婷(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錯別字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