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合院建築特色與空間哲學

格式
pdf
大小
1.86 MB
頁數
73
作者
微軟用戶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10-12,离现在 13 1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台灣建築物介紹─講師:曾丰玲 

傳統建築的類型

 

中國傳統建築類型多元,中國及台灣目前現存大部分為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

建築,以平面區分主要可分為圓形住宅、縱長方形住宅、橫長方型住宅、曲尺形

住宅、三合院住宅、四合院住宅、環形住宅及窯洞式住宅(劉敦楨,1983)。而台

灣常見的又以三合院、四合院以及客家圍樓等為主,本案例介紹的便是屬單層四

合院式的建築。

 

2-1 合院住宅

 

中國傳統建築的空間規畫有以下特色:

 

1. 

空以為用,所以從明堂制式到房內隔間,都以形成可用的空間為主要目

的。

 

2. 

圍以成院,所以從明堂制式到合院,都兼顧到空間的圍封效果。

 

3. 

組以成群,所以從院落到建築單體,都能快速營造,且空間有層次與漸進

的效果。(楊裕富,2004)

 

由此可窺見中國傳統建築的空間哲學,首要以實用性為主,其次則以高牆將

住居包圍其中與外界隔離(主要為安全等理由),再因應家族的使用需求以廂房等

單元擴建,因此常會見到樣式複雜的三合院或四合院。

 

而所謂合院,即是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

合院。農家多用三合院,較富裕的人家或官宅則大多為四合院,四合院住宅至少

已有兩千年歷史,分布範圍也較廣也發展出各式不同的平面及立面,但大抵有兩

個主要特徵,分別是對稱式的平面與封閉式的外觀,式樣則可再簡單細分為單層

四合院及多層四合院兩項。

 

而三合院和四合院之間的關聯性又較其他中國建築類型高,三合院多半是由

橫長方形的住宅兩端向前增建而成,雖然標準單元的佈局簡單,但因其往往會隨

著時間而增建,所以組合的變形體很多,下圖為一般的三合院及四合院的比較:

 

 

1

background image

 

 

  

 

 

三合院範例

 

 

四合院範例

 

 

 

比較之後可以發現三合院及四合院在平面配置上的差異,主要在於入口處的

平面配置方式,除了基本的堂屋及左右護龍外,四合院在入口處的方位還設有廂

房。

 

另外一般古老住宅之格局,從官紳宅第至平民房屋其實差異並不大,均以方

形為主,建造時先勘定建築物之中心軸,再以正廳為中心向左右推展,正廳的左

邊為大房,右邊為二房,當有需求時便在左右兩房外各增一間,俗稱「五間起」。

如在正身左右兩側再增建則稱為護龍,一般都做為臥房、客房,護龍之外還可再

增建外護龍,另外連繫各廂房之間的遊廊則稱做過水,正身與護龍組成一馬蹄

形,中間若和前門的門庭一起圍成的場地稱為內埕,若無門廳則稱做大埕。

 

 

 

 

 

 

 

 

 

 

 

 

2

background image

格局 

    傳統宅第的格局有許多形式,從最簡單的『一條龍』到多院多護龍的『大厝』

期規模是按家族的繁衍狀況、經濟能及社會地位而定。一班人多採漸進式的擴

建,而有雄厚經濟能力的家族通常在興建之初就規劃妥當了。古厝格局形式是可

分為下列數種。 

『一條龍』 

形狀如「一」字形,只有正身而沒有左右護龍,為基本的型態。最小的面寬

只有三開間<詳見附註>,人口較少的家庭常採用。但也有面寬九開間的一條

龍,特別是在山區,這是因為正身前的腹地太小,只有向兩側擴建所致。 

『單身手』 

形狀如「L」形,似汲水的搖桿,故又稱『轆轤把』

。為正身加建單邊護龍的

格局。通常俗稱「大邊」的左邊先加建。 

『三合院』 

深坑多為三合院為主

,形狀如「ㄇ」字形,正身左右又均興建護龍,形成一

個圍護的院落空間,俗稱「正身帶護龍」或「大厝身,雙護龍」

。有的前方設圍

牆或門樓以別內外,室最常見的農宅形式。 

 

◎附註: 

 

第一:傳統建築以「間」與「架」來衡量單棟房屋規模的單位。

「間」為衡量傳       

      統建築物的面寬的單位,

「架」為傳統建築物進深的單位。 

 

第二:面寬柱子之間或牆面之間的距離稱做「一間」

,位居中軸線上正廳所在位    

      置稱做「明間」

(本地匠師又特稱為「中港間」

,位於明間左右兩側旁的     

      房間稱做「次間」

,位於次間外側兩旁的房間依次稱做「梢間」及「盡間」

。    

      若廳堂兩側各有次間與梢間共五個「間」則稱「五開間」

。傳統建築以奇      

      數為開間數 

 

3

background image

      ,如三、五、七、九開間,不採二、四、六、八開間等偶數開間。 

第三:一根桁檁稱做「一架」

,兩根桁檁(見傳統建築的構造)之間的距離稱做      

     「一步架」

,架數越多則進深規制越大。  

第四:間與架的數量直接影響到整棟建築的大小結構,傳統官制對於屋舍的「間     

      架」亦有所規定,官位越大則允許興建的「間架」數也越大,因此間架        

      的大小可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二、空間機能與陳設 

三、牆的材料與砌法 

材料 

 

除大戶人家有財力可買進大陸價昂值佳的材料,一般民居使用的多是因地

制宜。深坑古厝建材不同,可分為五種型式: 

『石厝』

 

    以深坑當地所厚層砂岩,敲鑿成四方塊堆砌而成。 

『夯土厝』

 

    以石塊為基石,上架版築中夯入泥土、米糠、稻梗等材料。 

『土角牆』 

仍以石塊為基石,上疊土角。

「土角」選擇黏性較高的土壤,再摻入稻稈等

夯十,以木模做成土磚,曬乾後非常堅硬,但是怕水,所以通常講究的土角厝為

防雨會在土角外再覆瓦衫。 

『紅磚大厝』 

     如永安居、興順居,以砂岩鑿成石條堆疊為下部時,上部則紅色薄磚砌成

斗型的「斗子牆」

。 

『編竹夾泥牆』 

木樑或竹管屋架之間的空隙,以細竹篾編成網狀固定,兩邊再以灰泥粉刷抹

成為抹成白牆。 

 

◎砌法 

『斗子牆』 

用大塊扁型紅磚,以豎立或平放方法組成盒狀,內部再填塞土石碎料。這種

做法的牆邊很厚實,又可以結省磚材。外觀形寬窄相間的格局,在陽光下顯得相

當紅艷,散發著傳統建築的魅力。 

『人字砌石牆』 

又稱「人字躺」將大小相近的石塊,左右傾斜 45 度交錯疊砌,形成「人」

字。這種砌法的施工困難度較高。 

 

4

background image

四、屋身形成 

深坑屋身多屬「火庫起」

; 

 

『火庫起』是以「磚」拖簷,磚牆或磚柱頂部逐層向外出挑

以支持屋頂桁檁的屋身作法。因北部多雨之故,屬於「火庫

起」之建築方式。 

 

 

『出屐起』是以「木」拖簷,屋身外牆以斗栱出挑以支持桁

檁的屋身作法。 

 

 

 『出廓起』是在廳門外再留一步的距離作為門廊,又稱為「出

步起」

,外牆具有檐廊及檐柱的屋身作法。。 

 

五、

建築風水說

 

古人認為有一股「氣」

,在大地山川間運行,而宅第一定要興建在宅之所聚,

居住其內者方能獲得幸福。所以傳統宅第營建前,要由地理師來判斷氣脈奏項走

向與屋主的關係,以決定宅第的位置與朝向。這也是為了尋找適宜的自然環境,

創造順天人和的居的居住環境。基本的條件有: 

【環報護衛】 

氣遇水則聚,遇風則散,所以地勢前低後高,前方開闊面水、後方背山為佳,

如此環報護衛才能聚氣,這就是「前山為鏡、後山為屏」

,若在平地則在前方鑿

池,後方種植樹叢、竹林或竹坡坎來代替。 

這種配置的視野、採光及通風俱佳,前方的水亦可取用及調節氣溫,背後樹

叢更有防禦作用。 

【住宅方位】 

決定住宅方位,是根據羅盤及八卦推演而得。但若在山區受環境限制,則

須以陽坡為佳,常見的方位有三種。 

◎坐北朝南 

此方位屬吉,不過通常是寺廟或官方建築才能使用的方位,一般宅第都

會偏幾度,以示謙遜。台灣冬天出吹東北季風,夏天吹西南季風,坐北朝南

的方位剛好聚冬暖夏涼的效果。 

◎做東朝西 

        俗語說:

「做東朝西,賺錢無人知」

。做東為主為,向西則有面朝大陸家

 

5

background image

鄉的意味,同時也可避免冬天東北季風的吹襲。 

◎做西朝東 

        由於太陽於東方升起,所以做西朝東迎接晨光,有「紫氣東來」之意。 

 

 

 

 

 

 

 

 

 

 

 

 

 

 

 

 

 

 

 

 

 

 

 

 

 

 

 

 

 

 

 

 

 

 

 

6

background image

宅是人生活的基本單位,與人的關係相當密切,觀察住宅可以了解人的生活

方式,南興學區內民宅建築林立,其中傳統民宅建築最為人所注視,因其代表台

灣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值得善加保存。台灣傳統建築,除了原住民的房屋外,主

要是隨著閩南與粵東的移民帶來的樣式,所以我們又稱它為閩南式及客家式兩

種。在南興學區內的民宅主要是閩南式傳統建築。欲了解閩南式傳統民宅建築,

可從下列方向入手:

 

◎民宅外部空間格局:

 

統民宅建築的型態分為四大類:一條龍、單身手、三合院、四合院,「一條

龍」為最基本的格局,而左右對稱的合院則為最常見的類型。但隨著人口增多、

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之差異,格局會呈縱向或橫向的增建發展,呈現多進多護龍

多院落的型態。 

興學區內的傳統民宅以三合院居多,外觀上,平脊式屋頂,前後兩坡落水。

門設於中間,其廳房正中央的一間是正廳或正身,這是建築組群的核心,供奉神

佛及祖先牌位,是家庭祭祀中心,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婚喪喜慶的主要地點。

兩旁垂直的屋宇就叫做「護龍」。傳統民宅風水觀念,左青龍右白虎的定律,以

左為尊。屋宅正身與護龍前面的廣場,稱為「埕」,可供休憩或兒童嬉戲,亦因

為是五穀收成時曝曬的地方,所以又稱「禾埕」。

 

 

 

7

background image

 

以下將傳統民宅建築的四大型態加以說明: 

(一)一條龍: 

整體型態如「一」字形,只有正身沒有左右的護

龍,最小面寬只有三間,是最為基本的型態。中

間為廳,左邊為大房,右邊為二房。若嫌不夠時,

兩端各加一間時,叫做成「五間起」,若前方腹

地小,會再向側邊發展,甚而發展至「九間起」。

一條龍

 

一、台灣古厝 

• 

指的是漢人自大陸移民台灣所蓋的閩南

和粵東(客家)的傳統民屋。 

• 

閩南語稱房子為「厝」,建築風格為「紅

磚、紅瓦」。 

• 

客語稱房子為「屋」,其建築風格為「黑

瓦(青灰瓦)、白牆」。 

 

●「一條龍」和「單伸手」 

    台灣傳統的住屋建築形式,指的是合院建

築,如三合院、四合院。 ? 而在農業社會時期,

因為貧富懸殊,故住屋形式的規模差異也大。 富

有人家的宅第,建規模龐大三進、四進的四合

院,猶如庭院深深; 但是,貧窮的人家就只能

建「一條龍」或是「單伸手」。 

 

 

 

 

 

 

「一條龍」指的是只有廳堂且正

身為「一」字形的住宅, 規模可分為「三間起」、

「五間起」、「七間起」或「九間起」等。 「三

間起」由三間組成;「五間起」由五間組成。依

此類推。 中央一間為正廳,左右兩側為臥房及

廚房。 

 

 

 

8

background image

 

 

 

 

 

 

「單伸手」只有廳堂及一道廂房(護龍)且平面呈

「L」形的住宅, 因為正廳就像人的身體,而兩

側向前延伸的廂房(護龍)就有如人伸出的手臂

一樣。 此種類型的房子只有一道廂房(護龍),

因此稱為「單伸手」。 

 

二、 三合院的外貌與功能 

●三合院是以「廳堂與護龍」組成ㄇ字形的建

築,是我國漢族傳統住宅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國的倫理觀念當中,重視「長幼有序、左尊

右卑」,有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    

1.正廳是祭祀神明、祖先與接待客人的地方,甚

至婚喪喜慶都在這裡舉行,表示隆重。  

2.左房是戶長的居室,右房是長輩居住;左護龍

為長子所住,右護龍為次子所住。若人丁旺盛,

則於左右護龍外,加蓋「外護」。台灣古厝的護

龍數目,以一對居多,最多為三對。因此,如果

是大戶人家,左內護(左側第一道護龍)為長房所

有;右內護為二房所有;左外護為三房所有;右

外護為四所所,依此類推。 

 

9

background image

 

 

 

(二)單伸手 

整體型態如「L」字形,只有單邊護龍,因為閩

南人俗稱護龍為伸手,此型民宅護龍只單一邊,

因而稱「單伸手」。又因形狀像汲水用的搖桿「轆

轤把」,故別稱「轆轤把」。單伸手式的屋宅護

龍通常蓋在大邊(左邊),內有一廳、一房、一院、

一廚,這類房子的佔地都不大。如果戶戶相連,

也能造成合院的感覺,常見於台南安平。 

單伸手

 

 

三合院

 

(三)三合院 

整體型態如「ㄇ」字形,正身左

右平均興建護龍,形成院落空

間,具有圍護的功能,是台灣民

間最常見的農村屋宅型態。俗稱

「正身帶護龍」或「大厝身,雙

護龍」。 

南興學區內的古厝多是此類三合

院建築。 

 

(四)四合院 

整體型態如「口」字形,三合院前面的大開口,

通常都有加上圍牆,再設一出入的門或門樓,或

加蓋一排房屋,由前後兩進與左右護龍圍成了

「四合院」。四合院的空間封閉私密性高,為富

貴官宦人家所喜愛。一般三合院民宅會在屋前種

植一排竹子或爬藤植物,亦達成同工異取之妙。

四合院

 

子孫繁衍人口增加,居住空間不足使用,在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左右護龍增建屋

舍,一般而言,外護龍比內護龍長,具有包護作用的型態,各護龍有獨立的天井

 

10

background image

及過水門方便進出,此類大規模聚集屋宅稱為「多護龍合院」,台南縣楠西鄉的

江家古厝即為一例。

 

 

◎民宅內部空間格局

 

統民宅的空間設計,從入口設置、空間區

分到房間分配,內外基本上有一定的格局,其

功能包括日常起居、產業工作、私密性及防禦

性等,都滿足了家庭生活的各式需求,並將精

神層面的傳統的倫理思想融入其中,如左尊右

卑或軸線觀念,都表現了中國人的宇宙觀。建

構出一個「家」,內外分為下類格局:

 

(一) 正廳 

廳是全屋中最高大的一間,又稱為「神明

廳」,是整個建築的焦點,祭祀和婚喪喜慶都在

這裡舉行。其上放置有信奉的神明,牆上掛有神

像,或是觀音,或是福祿壽三星,或關公,依自

己心中信仰的主神而設。前方設有神桌,其上左

擺神龕,右擺祖先牌位,左右配置花瓶。神桌前

擺方形大桌,又叫八仙桌,和神明桌並稱「頂下

桌」,以方便祭拜。下排有方型太師椅,中間夾

茶几,考究一點的家庭,則以花瓶架代替。門內

上方有一橫樑掛彩燈及天公爐。

 

 

 

六嘉村王宅

 

六嘉村戴宅

 

 

紅眠床

 

 

(二) 起居臥室 

廳的左側是大房,是家中主事

的大家長之臥室,再往左側是廚

房,由家長妻子掌管;正廳的右

邊是二房,通常稱為「間廳」,

由長輩居住,若無長輩則堆置雜

物。 

廳房左右兩測的護龍俗稱「廂

房」,這是家中晚輩的住所,是

依照傳統「左尊右卑,內尊外卑」

 

11

background image

廂房,次子住右廂房,三子住左

廂房,以此類推。如果晚輩成年

娶妻後,就可以把「廂房」中央

的一間改做客廳,這是「私廳」,

以有別於廳房的「公廳」。子孫

繁衍需再擴建時,只能在廂房後

併列,增加護龍,形成院落。 

統民宅起居室內,擺設各式古

色古香的日常用品,如床、衣櫃、

盥洗的器具。因傳統生活,梳洗

與夜間如廁都在臥室中。紅眠床

在今日就相當罕見。

 

(三) 廚房 

飯皇帝大,廚房則掌控吃飯大事,俗稱灶腳,

因為為了兩面開窗通風,所以多位於邊間的位

置,用餐也就近在廚房內或周邊。傳統生活沒有

自來水,水缸就相當重要。分家時,廚房歸大房,

其他各房再另起爐灶,通常在護龍的邊間,所以

一家可能擁有二個以上的廚房。傳統的爐灶,提

供大家族的飲食,必須撿柴生火。農曆十二月家

家戶戶準備豐盛的佳餚,感謝灶神的庇祐。

 

 

傳統民宅構造分析

  

造房屋時,一般人家多是就地取材,舉凡草、竹、土、木、石、磚等都可以蓋

房子。各種材料及不同的構築方法交互運用,由此可見傳統民居的地域性。而南

興學區屬於閩南建築,多用紅瓦紅磚、竹子與石灰泥土。一般傳統民宅的建築構

造重點分為樑柱支撐結構、屋頂、牆面、門窗與裝飾。 

圖片說明,民宅的外觀構造分布如下:

 

 

12

background image

(一) 樑柱支撐結構 

般平常百姓家,支撐結構將大竹管剖半,

以陰陽覆仰組成建築架構,稱為為「竹嵩厝」。

另外,木料中以來自大陸的「福州杉」則是最

好的樑材或柱材,桁檁之間的大木作,線條清

爽單純,大樑是屋宅的橫軸中心,較為講究的

民宅在簷廊有門柱龍柱、通樑、吊籃、瓜筒、

斗拱、雀替。

 

 

 

戴宅的樑柱結構

 

結構圖

 

 

 

 

(二) 屋頂 

頂選用的材料以紅瓦為主,

屬於彎凹版狀的「板瓦」,瓦片

排列最常見的是「仰合瓦」,鋪

瓦先做仰瓦,仰瓦先壓七分露三

分,再在瓦攏對縫的地方蓋上合

瓦。 

了日據時代則流行一種用水

泥灌製的水泥瓦,又稱為「烏瓦」

或「日本瓦」。目前因市面上找

不到傳統的紅瓦板瓦,取而代之

 

13

background image

的是石棉瓦或琉璃瓦,而更多的

則是鍍鋅鋼板(鐵皮),傳統美

感不復。

 

台灣民間屋頂的型態分為三大類:

 

(1)馬背:依照五行,分為金、木、水、火、

土,風水書上記載「金形圓,木形直,水形曲,

火形銳,土形方」。後來演變為「風馬歸」的型

態。 

(2)瓦鎮:「瓦」是壓瓦,「鎮」是鎮邪,可

說是「屋頂瓦片上的鎮邪物」,外形小巧,通常

用於一條龍民宅或合院式建築,少見於大戶人

家。 

(3)燕尾:屋頂正脊兩端,往上翹起,末端分

叉如同燕子的尾巴一般,因而稱為「燕尾」。本

來只是廟宇或官宦之家才能使用燕尾的型態,但

早期台灣移民為了誇示權貴,富豪人家亦蓋出燕

尾的屋頂。

 

金形馬背 木形馬背

 

水形馬背

 

火形馬背

 

土形馬背 風馬歸

瓦鎮

 

屋頂上的

瓦鎮

 

 

(三) 牆面 

宅側邊的牆面稱為「山牆」,山牆的裝飾有「鳥踏」和「懸魚」。鳥踏的外形

同小異;懸魚本來以一塊木板用來遮住博縫板接縫處,後來演變成各式各樣裝飾

性包括花果、瑞雲、書卷、獅頭等圖案。 

牆壁承載屋頂重量,台灣民間常見的民宅牆面有: 

(1)磚牆:早期一般正式的建築,皆以磚牆為貴,建築整體堅固耐用。 

(2)半堵:為了節省建造經費,牆的下半部為磚牆,上半部為石灰混泥土。 

(3)編竹夾泥牆:竹管或木樑為支架,間隔則以細竹篾編成網狀,兩面再抹上灰

泥成為白牆。 

(4)土埆牆:選擇黏著性高的土壤,摻入稻桿或糟糠夯實,再用木模製成土磚,

曬乾後非常堅硬,適合用來蓋房子,但怕水通常會抹上白灰保護。 

 

 

 

 

 

14

background image

 

林安泰古厝細部空間說明

 

 

 

圖: 方形馬背

 

「馬背」就是在山牆頂端鼓

起,它與前後屋坡的垂脊相

連,傳統閩南建築馬背的造

型多變化,具有風水書中對

五行圖案的描述。

 

 

 

 

 

圖:燕尾式屋脊

 

中國式建築的屋頂,造型變

化多端,而林安泰古厝的屋

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作

法,中間為雙片式的砌精柳

條疏窗,屋面茸瓦為閩南

式,墊瓦是釘製的皮磚,屋

脊燕尾曲線加水龍堵的皮條

線等,呈現自然柔和的風

貌。

 

 

15

background image

 

 

圖: 垂花門廳右側 

 

由下而上說明:

 

臺基:位於整座建築的"腳

部"主要在正面作雕飾

 

檻窗:中央為透雕空的六條

夔龍圖案

 

上方為浮雕四季花鳥透雕束

隨:左邊刻有水榭和仙鶴,

右邊是九重塔和喜鵲

 

 

 

 

 

簷下「吊筒」又稱「垂花」,

懸在樑下的柱子,具有承接

簷木重量的作用。 

 

 

16

background image

 

古厝正廳左右各有內外護

龍,中間圍出丹樨,內外護

龍之間為過水,連接走廊兩

側房間。

 

 

檐下是閩南式民居重點裝飾

部位,主要著力於斗拱、雀

替、斗座、吊筒等,再配合

泥塑、彩繪、剪黏、交趾燒

等裝飾性配件。

 

  

 

 

 

 

 

 

17

background image

各式山牆圖說

 

 

 

很多廟宇和傳統建築都有山

牆,山牆的形狀有五種,各

自象徵金、木、水、火、土

五行。屬於「水」行的山牆,

通常有三個或五個弧線組

成。屬於「木」行的山牆,

弧線窄而高。屬於「金」行

的山牆,只有一個大弧線,

有如馬鞍。屬於「火」行的

山牆,造型突出,有如光芒

四射。屬於「土」行的山牆,

上端切平,方正剛勁。

 

 

 

「火」行的山牆,造型突出,

有如光芒四射

 

 

18

background image

 

 

「木」行的山牆,弧線窄而

 

 

 

「土」行的山牆,上端切平,

方正剛勁

 

 

 

「金」行的山牆,有一個大

弧線,有如馬鞍

 

 

19

background image

 

 

「水」行的山牆通常有三個

或五個弧線組成

 

 

(四) 門窗 

窗是建築立面不可少的元素。大門不僅具

有提供進出、採光通風、加強防禦的實用功

能,各式各樣的藝術造形,富有傳統美感。門

窗大小必須符合「門公尺」的吉利尺寸。而且

正門寬大,以兩扇對開的型態居多,簷廊兩側

相對的邊門採用拱形。

 

戶人家屋宅門面上通常會加雕飾,以花草

較普遍,如松、竹、梅、蘭、菊等,代表長壽

氣節。正門會嵌上堂號,門柱邊牆或窗櫺上方

會嵌入對聯或吉祥語句。一般平民百姓的門面

大都未經雕鏤,到春節時,在門框貼上春聯與

福符,在門上貼上門神。 

戶以矩形為主,多角型的,大部份是圍牆

或氣窗。窗以木製的居多,也有用百條或磚砌

成,有的再砌綠花磚,雕工質料較為精緻。因

為不考慮穿越的功能,所以變化較多,藝術性

強,一般常見的有竹節八卦窗、格扇窗、書卷

窗、花磚窗、木櫺窗。

 

 

 

六嘉村戴宅的大門與

雕工精細的窗戶。

 

 

 

六嘉村戴宅的拱門與

方形邊門

 

 

 

八卦竹節窗

花瓶形窗

 

 

(五)裝飾 

宅建築崇尚簡樸自然,「紅瓦白牆」或「烏

 

20

background image

瓦白牆」樸拙大方的色調,可說是一般民宅建築

的特色。但是仍會在一般民宅的屋頂、正脊、門

窗、山牆發現裝飾。 

飾種類雖不外雕塑、剪黏、彩繪等,但卻處處

傳達著居住者祈求平安吉祥,及教化子孫的用

意,同時這些裝飾也是民間工藝的極致展現。尤

其在日據時代,非常風行「彩磁裝飾」,花草或

幾何圖形色彩鮮豔,相當搶眼美麗。

 

 

 

 

 

 

牆壁上的彩

 

屋簷的彩繪

 

牆壁上的

 

 

 

  

屋頂上的彩

 

窗戶的木雕

 

 

 

 

 

 

圖:龍、虎井

 

為婦女每天汲水做為日常煮飯、

洗澡用的地方.

 

 

外埕」舖的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

船來台,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

船底壓艙之用,故又稱「壓船

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

滑。

 

 

21

background image

 

傳統閩南民居外牆及屋面喜用紅

磚赤牆,既醒目又象徵吉祥,也

是活潑朝氣的寫照,有些還在裝

飾上利用磚塊作圖案的變化。

 

 

 

 

 

 

 

 

 

 

 

 

 

 

 
 

一般寺廟常見的格局有以下四類: 

 

 

22

background image

(一)單殿式(單座式):  

     只有一殿,為各種寺廟的原型,

最簡單的是一些連人都無法進入的小

土地公廟;亦有前帶拜亭或左右帶護

龍,形如三合院者,如桃園大溪齋明

寺、北縣五股西雲寺。 

(二)兩殿式(雙殿式):  

     配置有前殿及正殿,兩者間以廊

道或拜亭相連。位於市街者常使用「兩

殿兩廊」式,形如街屋,如宜蘭昭應

宮;另一種左右設護龍,有如民宅的

四合院,稱「兩殿兩廊兩護室」,此

種格局是台灣常見的中型寺廟格局,

如北縣淡水鄞山寺。 

 

(三)三殿式(狹長/回字):  

     包括前殿、正殿及後殿。其中,

有狹長如街屋者,如台南祀典武廟;

或正殿獨立在中,呈「回」字形平面

者,這是大型寺廟或孔廟才有的格

局,如台北萬華龍山寺、台北保安宮、

台南孔廟。 

 

(四)多殿並連式(合院並連式): 

     規模大的寺廟祀奉神祇種類

多,配置如同大型宅第,形成左右並

置的多個院落,如「曲」字型平面,

如雲林北港朝天宮、台南三山國王廟。

 

 

 

 

 

 

 

 

 

 

 

 

 

 

23

background image

古厝建築師

 

                                                            作者:鄒佳真、蔡怡萍、魏秀玲

 

一、

格局

 

        傳統宅第的格局有許多形式,從最簡單的『一條龍』到多院多護龍的『大厝』

期規模是按家族的繁衍狀況、經濟能及社會地位而定。一班人多採漸進式的擴

建,而有雄厚經濟能力的家族通常在興建之初就規劃妥當了。古厝格局形式是可

分為下列數種。 
『一條龍』 

形狀如「一」字形,只有正身而沒有左右護龍,為基本的型態。最小的面寬

只有三開間<詳見附註>,人口較少的家庭常採用。但也有面寬九開間的一條

龍,特別是在山區,這是因為正身前的腹地太小,只有向兩側擴建所致。 
『單身手』 

形狀如「L」形,似汲水的搖桿,故又稱『轆轤把』

。為正身加建單邊護龍的

格局。通常俗稱「大邊」的左邊先加建。 

『三合院』 

深坑多為三合院為主

,形狀如「ㄇ」字形,正身左右又均興建護龍,形成一

個圍護的院落空間,俗稱「正身帶護龍」或「大厝身,雙護龍」

。有的前方設圍

牆或門樓以別內外,室最常見的農宅形式。 

 
◎附註: 

 
第一:傳統建築以「間」與「架」來衡量單棟房屋規模的單位。

「間」為衡量傳             

            統建築物的面寬的單位,

「架」為傳統建築物進深的單位。 

 
第二:面寬柱子之間或牆面之間的距離稱做「一間」

,位居中軸線上正廳所在位       

 

24

background image

            置稱做「明間」

(本地匠師又特稱為「中港間」

,位於明間左右兩側旁的         

            房間稱做「次間」

,位於次間外側兩旁的房間依次稱做「梢間」及「盡間」

。       

            若廳堂兩側各有次間與梢間共五個「間」則稱「五開間」

。傳統建築以奇           

            數為開間數 

      ,如三、五、七、九開間,不採二、四、六、八開間等偶數開間。 
第三:一根桁檁稱做「一架」

,兩根桁檁(見傳統建築的構造)之間的距離稱做           

          「一步架」

,架數越多則進深規制越大。   

第四:間與架的數量直接影響到整棟建築的大小結構,傳統官制對於屋舍的「間         

            架」亦有所規定,官位越大則允許興建的「間架」數也越大,因此間架               

            的大小可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二、空間機能與陳設

 

<見附件> 

 

三、牆的材料與砌法

 

材料

 

 

除大戶人家有財力可買進大陸價昂值佳的材料,一般民居使用的多是因地

制宜。深坑古厝建材不同,可分為五種型式: 

『石厝』

 

        以深坑當地所厚層砂岩,敲鑿成四方塊堆砌而成。 

『夯土厝』

 

        以石塊為基石,上架版築中夯入泥土、米糠、稻梗等材料。 

『土角牆』 

仍以石塊為基石,上疊土角。

「土角」選擇黏性較高的土壤,再摻入稻稈等

夯十,以木模做成土磚,曬乾後非常堅硬,但是怕水,所以通常講究的土角厝為

防雨會在土角外再覆瓦衫。 

『紅磚大厝』 

          如永安居、興順居,以砂岩鑿成石條堆疊為下部時,上部則紅色薄磚砌成

斗型的「斗子牆」

。 

『編竹夾泥牆』

 

木樑或竹管屋架之間的空隙,以細竹篾編成網狀固定,兩邊再以灰泥粉刷抹

成為抹成白牆。 
 

◎砌法 

 

25

background image

『斗子牆』 

用大塊扁型紅磚,以豎立或平放方法組成盒狀,內部再填塞土石碎料。這種

做法的牆邊很厚實,又可以結省磚材。外觀形寬窄相間的格局,在陽光下顯得相

當紅艷,散發著傳統建築的魅力。 

『人字砌石牆』

 

又稱「人字躺」將大小相近的石塊,左右傾斜 45 度交錯疊砌,形成「人」

字。這種砌法的施工困難度較高。 

 

四、屋身形成

 

深坑屋身多屬「火庫起」

; 

 
『火庫起』是以「磚」拖簷,磚牆或磚柱頂部逐層向外出挑

以支持屋頂桁檁的屋身作法。因北部多雨之故,屬於「火庫

起」之建築方式。 

 

 

『出屐起』是以「木」拖簷,屋身外牆以斗栱出挑以支持桁

檁的屋身作法。 

 

 

  『出廓起』是在廳門外再留一步的距離作為門廊,又稱為「出

步起」

,外牆具有檐廊及檐柱的屋身作法。。 

 

五、

建築風水說

 

古人認為有一股「氣」

,在大地山川間運行,而宅第一定要興建在宅之所聚,

居住其內者方能獲得幸福。所以傳統宅第營建前,要由地理師來判斷氣脈奏項走

向與屋主的關係,以決定宅第的位置與朝向。這也是為了尋找適宜的自然環境,

創造順天人和的居的居住環境。基本的條件有: 

【環報護衛】

 

氣遇水則聚,遇風則散,所以地勢前低後高,前方開闊面水、後方背山為佳,

如此環報護衛才能聚氣,這就是「前山為鏡、後山為屏」

,若在平地則在前方鑿

池,後方種植樹叢、竹林或竹坡坎來代替。 

這種配置的視野、採光及通風俱佳,前方的水亦可取用及調節氣溫,背後樹

叢更有防禦作用。 

【住宅方位】

 

 

26

background image

決定住宅方位,是根據羅盤及八卦推演而得。但若在山區受環境限制,則

須以陽坡為佳,常見的方位有三種。 
◎坐北朝南 

此方位屬吉,不過通常是寺廟或官方建築才能使用的方位,一般宅第都

會偏幾度,以示謙遜。台灣冬天出吹東北季風,夏天吹西南季風,坐北朝南

的方位剛好聚冬暖夏涼的效果。 

◎做東朝西 

                俗語說:

「做東朝西,賺錢無人知」

。做東為主為,向西則有面朝大陸家

鄉的意味,同時也可避免冬天東北季風的吹襲。 

◎做西朝東 

                由於太陽於東方升起,所以做西朝東迎接晨光,有「紫氣東來」之意。 

參考資料: 
深坑鄉誌 
深坑.石碇    小之堂文化    出版 
古蹟入門    李乾朗.俞怡萍著    遠流出版 
歷史建築資訊網     

http://www2.cca.gov.tw/history/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博物館  台灣建築史      http://www.dm.isu.edu.tw/ 

 

 
 

 

 

 

 

 

 

 

 

 

 

 

 

 

 

 

 

 

 

 

27

background image

台灣服飾樣式及名稱介紹~周淑紫講師  

   

衫衫衫、做人愛穿衫

 

熱天穿薄衫

 

冬天穿厚衫

 

運動穿運動衫

 

游泳穿游泳衫

 

做空課穿空課衫

 

做新娘要穿新娘衫

 

衫清氣、穿合軀得人疼

 

 
 

 

 

 

 

 

 

 

 

28

background image

 

29

     

謝謝您的指導與賜教 

教  學  活  動  簡  案 

單元名

 

 

單  元  目  標 

具  體  目  標 

教學目標

 

由衫講台灣歷史 

衫代表一個人的人格。

 

台灣族群穿衫的特色

 

現在融合的情況

 

穿衫的禁忌

 

穿衫以合

 

時節、端莊、

 

清氣為主。

 

 

 

實物、各種的衫

 

各族群衫的圖片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唸課文

 

衫衫衫、做人愛穿衫 
熱天穿薄衫 
冬天穿厚衫 
運動穿運動衫 
游泳穿游泳衫 
做空課穿空課衫 
做新娘要穿新娘衫 
衫清氣、穿合軀得人疼 

 

@做遊戲講衫的名稱 

@由衫講台灣歷史 

@穿衫的禁忌

 

 

 

 

 

 

 

 

 

 

 

 

與學員互動

 

background image

食啥物  (吃什麼)  ──  食物名稱介紹 

詞目 

台語音讀 

對應華語 

鴨鯗

ah-siúnn 

板鴨  (宜蘭名產) 

醃瓜

am-kue 

醬菜 

muê/bê 

稀飯 

清糜

tshing-muê/bê 

稀飯、粥 

鹹糜

kiâm-muê/bê 

鹹稀飯 

泔糜仔

ám-muê/bê-á 

飯粒很稀疏,米湯較多的稀飯 

洘頭糜

khó-thâu-muê/bê 

湯水很少的稀飯、稠稀飯 

海產糜

hái-sán-muê/bê 

海鮮粥 

紅龜粿

âng-ku-kué/ké 

紅龜 

紅豆餅 

âng-tāu 

紅豆餅 

肉拊

bah-hú 

肉鬆 

肉酥

bah-soo 

肉鬆 

肉羹

bah-kenn/bah-kinn 

肉羹 

肉乾

bah-kuann 

肉干 

肉脯

bah-póo 

肉干 

肉包

bah-pau 

肉包子 

 

30

background image

肉皮

bah-phuê/phê 

豬皮 

肉餅

bah-piánn 

包肉餡的餅 

肉絲

bah-si 

細絲狀的肉 

肉圓

bah-uân 

肉圓 

肉豉仔

bah-sīnn-á 

肉豉、豆豉肉 

肉丸仔

bah-uân-á 

用獸肉做成的丸子 

饅頭

bán-thô 

饅頭 

麥片

be̍h-phìnn 

麥片 

麥芽膏

be̍h-gê-ko 

麥芽糖 

米糕

bí-ko 

米糕 

米粩

bí-láu 

米粩 

麻粩

muâ-láu 

麻團 

塗豆仁粩 

thôo-tāu-jîn-láu 

花生粩 

米奶

bí-ling/ni 

米漿 

米芳

bí-phang 

爆米花 

米仔麩

bí-á-hu 

米麩、米麩粉 

米粉炒

bí-hún-tshá 

炒米粉 

米篩目

bí-thai-ba̍k 

米苔目 

敏豆仔 

bín-tāu-á 

四季豆 

 

31

background image

牛肉

gû-bah 

牛肉 

牛排

gû-pâi 

牛排 

牛奶糖

gû-ling/ni-thn̂g 

牛奶糖 

牛舌餅

gû-tsi̍h-piánn 

牛舌餅 

下水湯

hā-suí-thng 

用雞、鴨的內臟做成的湯品 

番薯箍

han-tsî/tsû-khoo 

切成塊狀的地瓜塊 

番薯簽

han-tsî/tsû-tshiam 

刨成條狀物的地瓜 

蝦膎

hê-kê/kuê 

蝦醬 

魚拊

hî/hû-hú 

魚鬆 

魚脯

hî/hû-póo 

魚乾 

魚丸

hî/hû-uân 

魚丸 

茯苓糕

ho̍k-lîng-ko 

將茯苓磨成粉而做成的糕餅 

番麥 

huan-be̍h 

玉米 

發粿

huat-kué/ké 

發粿 

火腿

hué-thuí/thuí 

火腿 

粉粿

hún-kué/ké 

涼粉 

一種以甘藷粉、肉丁、筍丁摻合灌

入豬腸而成的食品。 

粉腸

hún-tshiâng 

粉腸仔

hún-tn̂g-á 

豬腸的一種。 

 

32

background image

一種加入蛋汁的麵條, 

意麵

ì-mī 

是臺灣著名的麵食 

煙腸

ian-tshiâng 

香腸 

灌腸

kuàn-tshiâng 

香腸 

蔭豉仔

ìm-sīnn-á 

豆豉 

圓仔

înn-á 

湯圓 

圓仔湯

înn-á-thng 

湯圓湯 

油飯

iû-pn̄g 

用糯米做成的一種乾飯, 

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小吃。 

油蔥粿

iû-tshang-kué/ké 

加了油蔥一起蒸製的粿類米食 

油炸粿

iû-tsia̍h-kué/ké 

油條 

羊肉

iûnn-bah 

羊肉 

鰇魚羹

jiû-hî-kenn/liû-hû-kinn 

用魷魚作成的羹湯的小吃 

絞肉

ká-bah 

絞成碎泥的肉 

干貝

kan-puè 

蚌類扇貝上的肉經乾燥製成的食品

雞肉

ke/kue-bah 

雞肉 

雞卷

ke/kue-kńg 

用網油裹肉餡後油炸的一種食物 

雞排

ke/kue-pâi 

雞排 

雞精

ke/kue-tsing 

雞精 

 

33

background image

雞酒

ke/kue-tsiú 

麻油雞 

雞卵卷

ke-nn̄g-kńg 

蛋卷 

雞卵糕

ke/kue-nn̄g-ko 

蛋糕 

柿粿

khī-kué/ké 

柿餅 

柿餅

khī-piánn 

柿餅 

炕肉飯

khòng-bah-pn̄g 

焢肉飯 

枝仔冰

ki-á-ping 

冰棒 

鹹魚

kiâm-hî/hû 

醃漬過的魚 

鹹粿

kiâm-kué/ké 

蘿蔔糕 

鹹卵

kiâm-nn̄g 

鹹鴨蛋 

鹹菜

kiâm-tshài 

酸菜 

鹹圓仔

kiâm-înn-á 

鹹湯圓 

鹹酸甜

kiâm-sng-tinn 

蜜餞 

李仔鹹

lí-á-kiâm 

蜜餞、鹹李子 

鹹酥雞

kiâm-soo-ke/kue 

鹽酥雞 

鹼粽

kinn-tsàng 

甜粽 

薑母鴨

kiunn-bó-ah 

薑母鴨 

糕仔

ko-á 

糕點 

糕仔餅

ko-á-piánn 

糕餅、甜食 

 

34

background image

貢丸

kòng-uân 

貢丸 

割包

kuah-pau 

刈包 

粿仔

kué-á/ké-á 

河粉、粄條 

粿粽

kué-tsàng/ké-tsàng 

客家粽 

臘肉

la̍h-bah 

臘肉 

膁肚

liám-tóo 

魚肚肉 

龍眼乾

lîng-gíng-kuann 

龍眼乾 

滷肉

lóo-bah 

用滷汁烹煮的肉 

滷肉飯

lóo-bah-pn̄g 

魯肉飯 

滷味

lóo-bī 

魯味 

滷麵

lóo-mī 

以羹湯加以芶芡的湯麵 

滷卵

lóo-nn̄g 

魯蛋 

麵猴

mī-kâu 

麵疙瘩 

麵龜

mī-ku 

紅龜 

麵線

mī-suànn 

麵粉製成的線狀食品 

麵茶

mī-tê 

麵茶 

麵麶

mī-thi 

麵筋 

麵炙

mī-tsià 

一種麵製的食品 

雜菜麵 

tsa̍p-tshài-mī 

什錦麵 

 

35

background image

麵線糊

mī-suànn-kôo 

麵線糊 

蚵仔麵線

ô-á-mī-suànn 

麵線糊 

麻糍

muâ-tsî 

餈粑、麻糬 

卵包

nn̄g-pau 

荷包蛋 

蚵仔煎

ô-á-tsian 

蚵仔煎 

蚵炱

ô-te 

蚵嗲 

觳仔炱

khok-á-te 

蚵嗲的一種 

烏魚子

oo-hî/hû-tsí 

烏魚子 

芋粿

ōo-kué/ōo-ké 

臺灣小吃。以米漿和芋頭製成 

ōo-kué/ké-khiau 

用芋頭、在來米、紅蔥頭、蝦米等

製成的一種食品 

芋粿曲

排骨酥

pâi-kut-soo 

小塊排骨醃過之後,再裹粉油炸 

包仔

pau-á 

包子 

覆菜

phak-tshài 

梅干菜 

泡麵

phàu-mī 

速食麵、方便麵 

皮蛋

phî-tàn 

皮蛋 

一種發酵製成的餅乾, 

膨餅

phòng-piánn 

可以加開水調食 

扁食

pián-si̍t 

餛飩、抄手。 

 

36

background image

冰枝

ping-ki 

冰棒 

冰淇淋

ping-kî-lîm 

冰淇淋 

pn̄g 

飯 

白飯   

pe̍h-pn̄g   

白米飯 

飯疕

pn̄g-phí 

鍋巴 

鼎疕

tiánn-phí 

鍋巴 

飯湯

pn̄g-thng 

湯泡飯、湯飯 

飯丸

pn̄g-uân 

飯糰 

半天筍

puàn-thian-sún 

檳榔的嫩莖 

沙茶

sa-te 

沙茶醬 

三層肉

sam-tsân-bah 

五花肉 

四秀仔

sì-siù-á 

零食、零嘴。 

燒肉

sio-bah 

先油炸再以湯汁燒煮而成的肉 

燒酒螺

sio-tsiú-lê 

一種體型很小的螺。經常以 

醬油、酒、辣椒等材料醃製 

酸筍

sng-sún 

酸筍 

將竹筍煮熟後,經切片剝絲、晒乾

而製成的食品 

筍乾

sún-kuann 

筍絲

sún-si 

切成絲狀的竹筍 

 

37

background image

四神湯

sù-sîn-thng 

四神湯 

蒜茸

suàn-jiông/suàn-liông 

蒜泥 

檨仔 

suāinn-á 

芒果 

檨仔乾 

suāinn-á-kuann 

芒果乾 

筒仔米糕

tâng-á-bí-ko 

竹筒米糕 

擔仔麵

tànn-á-mī 

擔擔麵。一種臺南小吃 

摵仔麵

tshi̍k-á-mī 

一種臺灣傳統麵食 

豆腐

tāu-hū 

豆腐 

豆油

tāu-iû 

醬油 

豆油膏

tāu-iû-ko 

醬油膏 

豆乳

tāu-jú/lú 

豆腐乳 

豆鹹

tāu-kiâm 

豆腐乳 

豆乾

tāu-kuann 

豆腐乾 

豆乾糋

tāu-kuann-tsìnn 

油豆腐 

豆奶

tāu-ling/ni 

豆漿 

豆皮

tāu-phuê/phê 

豆腐皮 

豆酺

tāu-pôo 

豆麴 

豆簽

tāu-tshiam 

用綠豆、豇豆加工製成的麵條 

豆醬湯

tāu-tsiùnn-thng 

味噌湯 

 

38

background image

茶米

tê-bí 

茶葉 

茶心

tê-sim 

茶葉 

茶包

tê-pau 

茶包 

茶心茶

tê-sim-tê 

用茶葉泡的茶 

茶仔油

tê-á-iû 

茶油 

太白粉

thài-pe̍h-hún 

樹薯或玉米磨碎並乾燥成粉狀 

糖蔥 

thn̂g-tshang 

牛軋糖 

塗豆油

thôo-tāu-iû 

花生油 

塗豆糖

thôo-tāu-thn̂g 

花生糖 

豬跤箍

ti/tu-kha-khoo 

一塊一塊的豬腳 

豬菜

ti/tu-tshài 

番薯藤 

鼎邊趖

tiánn-pinn-sô 

一種臺灣小吃 

甜粿

tinn-kué/ké 

甜年糕 

榨菜

tsà-tshài 

榨菜 

柴魚

tshâ-hî/tshâ-hû 

鰹魚乾 

菜脯

tshài-póo 

蘿蔔乾 

菜頭粿

tshài-thâu-kué/ké 

蘿蔔糕 

臭豆腐

tshàu-tāu-hū 

臭豆腐 

脆柿

tshè-khī 

脆柿子 

 

39

background image

赤肉

tshiah-bah 

瘦肉 

精肉

tsiann-bah 

瘦肉 

凊糜

tshìn-muê/bê 

吃剩的冷稀飯 

凊飯

tshìn-pn̄g 

冷飯、隔夜飯 

樹奶糖

tshiū-ling/ni-thn̂g 

口香糖 

臊菜

tsho-tshài 

葷菜 

草橄欖

tshó-kan-ná 

用甘草醃製的橄欖 

浸柿

tsìm-khī 

浸泡石灰水去澀處理過的柿子 

醬瓜仔

tsiùnn-kue-á 

用醬醃漬的瓜類食品 

珠螺膎

tsu-lê-kê/kuê 

醃鹹螺 

水餃

tsuí-kiáu 

餃子 

秫米飯

tsu̍t-bí-pn̄g 

糯米飯 

大麵

tuā-mī 

麵條 

碗粿

uánn-kué/ké 

一種民間小吃 

參考資料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路版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40

background image

節慶應景食物介紹 

 

◎ 元旦 (國曆正月初一) 

        「元」有開始之意,

「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早期元旦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在漢族

各地方言中有不同講法,有的叫「大年初一」

,有的叫「大天初一」

也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早期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1949 年 9 月 27 日開始將農曆正月

初一稱為 

「春節」,將西曆 1 月 1 日定為「元旦」

。元旦來臨,人們以各種

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 除夕 (農曆十二月廿九、三十) 

        依農曆十二月大小月,台灣話稱為二九暝或三十暝。過年前

幾天,家家戶戶便開始蒸年糕,年糕分做甜的、鹹的,稱為甜粿、

鹹粿。甜粿以糯米作成,亦有添加紅豆者,俗諺稱「吃甜甜,好

過年」

鹹粿則以在來米製成,如前一年家中曾有喪事者則不做

糕,由親朋好友致贈。通常臺灣民間都在除夕當天或前一、二日

更換春聯、門神,隨時代演進,現在也有不貼春聯,只貼「恭賀

 

41

background image

新喜」、

「恭喜發財」等賀語。除夕當天需祭拜地基主,又稱「拜

門口」,而後祭祀神明及祭祖。祭神後,會於神明像上貼上春花;

祭祖之後,則會擺上發糕及米飯各一,插上紙作的紅花,稱為「

春仔」

。當晚則圍爐,並吃長年菜。所謂長年菜一般是帶根的菠菜

,也有人用芥菜。依舊俗,農業社會中一年的欠債,須於除夕前

還清,否則會把霉運延續到下一年。

「守歲」在民間含有祈求父母

長壽之意 

應景食物:長年菜:代表長壽;菜頭:代表好彩頭;魚:代表年

年有餘;鳳梨:代表好運旺旺來。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氣氛以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五這段期間最為濃厚,民間俗稱

「過年」,含有辭舊迎新之意,被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

習俗還包括大年初一拜年、初二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初四接財神、

初五開市、初九拜天公(玉皇大帝)等

 

應景食物:   

一、粿類:年糕:因為諧音「年高」,故取「年年高升」之意。台語

稱為「甜粿」又取「甜甜好過年」之意。其他粿類如:發粿表示「發

財」

、菜頭粿  ﹝蘿蔔糕﹞象徵「好彩頭」、包仔粿是「包金年年發萬

金」

。有俗諺說「甜粿甜年,發粿發錢,包粿包金,菜頭粿食點心(台

 

42

background image

語)」

,就是在說明粿類帶來的好運氣,也可以看出其在年節中的重要。 

 

二、蔬果類:鳳梨代表「興旺」

;柑橘代表「甘美」

;桔仔代表「吉利」;

棗子象徵「年年  好」

;芹菜象徵「輕鬆清閒」

;韭菜意味「長久」

;花

生的台語「塗豆」則象徵著「吃老老(長壽)」;豆干則代表「升官」

; 

冬瓜、糖果等甜點意謂「吃甜甜大賺錢」

。  又長年菜代表「長命 

百歲、長年有餘、久久長長」

;蘿蔔是「好彩頭」(因蘿蔔之  台語 

音近彩頭)、筍子為「

〝竹〞報平安、節節高昇」

;髮菜是「發財」

; 

豆芽為「如  意」

;花椰菜有「花開富貴」之意;而青菜則表示「清 

吉如意」。 

三、魚肉類:豬肉表示「〝諸〞事大吉」

;羊肉則是「三〝陽〞開泰」

以及「吉〝祥〞

」之意;雞肉代表「起家」

「吉祥如意」

「全家團員」

(全雞台語音為全家);魚代表「年年有餘」或「吉慶有餘」

,通常喜用

鰱魚、鯧魚;魚丸和肉丸均取其「團圓、  圓滿」之意;蚶則象徵「多 

子多孫、多財」。 

四、其他 

(一)芹菜(芥菜)炒豆腐 

            正月初一時常用的一道菜,取其「清、吉、福」的諧音;又稱

為  「金板搭銀橋」

,也是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43

background image

(二)端寶 

            過年請吃點心特別稱為「端寶」

。因為春節期間若有客人上門

拜年,一定要敬奉茶點;茶點的內容大多以甜味為主,主要是讓客人

有「甜頭」可嚐,故又稱為「食甜」。 

◎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

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

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

元宵節又稱「上

元節」、

「上元暝」、

「燈節」、

「小過年」

。 

應景食物:元宵。元宵的做法是用揉好的餡沾水在糯米粉中滾裹而

成,吃的時候可以油炸,也可以水煮。 

◎ 清明節  (國曆四月初四、初五) 

        「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時間大約在「春分」之後,

「穀雨」

之前,換算  成國曆,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

是掃墓。 

應景食物:春捲(臺語:潤餅)  、鼠麴粿、客家人的艾草粄。 

    春    捲:內含當季的蔬菜,豆芽、芹菜、紅蘿蔔、  鮮蝦、瘦肉、

豆干、花生糖粉等冷食,然後捲起即可食用。 

鼠麴粿:用糯米粿皮,內摻鼠麴草,呈墨綠色或黑褐色,內包碎 

 

44

background image

豬肉、蝦米、蘿蔔絲乾等。通常用於祭祖、掃墓、中元普渡。                         

艾草粄:用蓬萊米圓糯米混合加上天然艾草內餡配上香純的羅蔔 

絲、乾蝦仁、豬肉絲、香菇絲。以前只有在清明節前後才吃得到                               

艾草粄,現在在傳統市場隨時都可以買得到。 

◎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夏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均

認為端午節源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 

應景食物:粽子。台灣現有四種傳統粽,分別為:台灣粽子,又叫

「燒肉粽」,也叫「八寶粽」;鹼粽,在台語叫「鹼(kinn)粽」,煮熟

後放在冰箱冷藏又稱「冰粽」

;  粄粽,即「客家粽」

;素粽,又稱「菜

粽」

。 

◎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在臺灣,陰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這一天是

全家團圓的三大節日之一。 

 

應景食物:月餅、柚子。而地區性的文化,如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

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

糖烘焙而成的「菜餅」

;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 

 

 

45

background image

 

◎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 

應景食物:菊花酒和重陽花糕。 

菊花酒:可以明目、治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 

胃、利血氣的功效。 

重陽花糕:因為「糕」與「高」同音,重陽登高、吃糕,別有一種       

希望「百事皆高」的含義。 

◎ 冬至(冬節)  (國曆十二月廿二、廿三) 

        冬至民間稱為「冬節」。每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是冬至

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  的一個節氣。由於它的日子沒有

固定,所  以也被稱為「活節」

。 

應景食物:湯圓(圓仔)。另有補冬的習俗,「補冬補嘴空  」是我們常

聽到的台灣俚語,係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在民間有

冬至「補冬」的習俗,補冬的內容視家庭貧富而異。有的宰雞殺鴨燉

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桂圓肉(龍眼干)和糯米、

糖燉米糕而食,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對身體特別有益  。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2716309

 

46

background image

․  周清源(民 85)

)五月初五粽飄香-端午談粽。烘焙工業,138,18。 

․  周清源(民 85)

)團員吉祥的湯圓與元宵。烘焙工業,136,15-17。 

․  周清源(民 88)

)春的年節食品。烘焙工業,155,19-23。 

․  林乃燊(民 81)中國飲食文化。臺北市:南天。 
․  登高飲菊東籬下─重陽節(無日期)。民 94 年 5 月 17 日,取自: 

http://www2.ctps.tp.edu.tw/country/holiday/hldy_b/hldy_b9.htm

․  民間習俗(無日期)

)民 94 年 5 月 17 日,取自: 

http://tammylion.loxa.edu.tw/%AFZ%AF%C5%BA%F4%AD%B6/festival2.h

tm#1-1

․  台灣飲食文化(三)山海神品福佬菜(無日期)

)民 94 年 5 月 17 日,取自: 

http://www.tpec.org.tw/air-art/learn/learn020622.htm

․  端午節的由來與典故(無日期)民 94 年 5 月 17 日,取自: 

http://www.jcps.hlc.edu.tw/lsf/dragon/index1.htm   

․  中華節慶:歡欣鼓舞過新年,(無作者),(無日期)。全球華文網路教育

中心,取自: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festival/01/index01_c.html 

․  王秋桂(主編)(民 84)。春節。台北市:文建會。 
․  王秋桂(主編)(民 84)。元宵。台北市:文建會。 
․  王秋桂(主編)(民 84)。清明。台北市:文建會。 

 

 

 

 

 

 

 

 

 

 

 

 

 

 

 

 

 

 

 

 

 

47

background image

 

行的工具

~郭美逢 

紅線車站資訊 

R3 車站-小港站 

站    名:小港站 

站    址:沿海路、漢民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以中、小學校及沿街商業型態主為主的社區中心。 

重要地標:中國鋼鐵公司、臨海工業區。 

R4 車站-高雄國際機場站 

站    名:高雄國際機場站 

站    址:高雄國際機場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主要為機場特區受航高限制及噪音干擾,周圍無大型住宅

及商業建築。 

重要地標:高雄國際小港機場,高雄公園。 

R4A 車站-草衙站 

站名:草衙站 

 

48

background image

站址:翠亨南路、中安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前鎮佛公舊聚落外圍區。 

重要地標:大型車輛停車場。 

R5 車站-前鎮高中站 

站    名:前鎮高中站 

站    址:勞工局前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前鎮草衙舊聚落及鳳山五甲新聚落的交界處。 

重要地標:勞工行政中心、前鎮高中。 

R6 車站-凱旋站 

站    名:凱旋站 

站    址:中山路、凱旋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三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臨港線鐵路、高架道路所構成之交通繁忙意象。 

重要地標:金銀島購物中心、高雄世貿廣場、台塑前鎮廠。 

 

49

background image

R7 車站-獅甲站 

站    名:獅甲站 

站    址:勞工公園前 

構造型式:地下三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辦公、住宅大樓、文教及公園使用。 

重要地標:勞工公園、寶成企業大樓。 

R8 車站-三多商圈站 

站    名:三多商圈站 

站    址:中山路、三多路圓環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交會站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行政、體育、文教、超高層辦公商業中心。 

重要地標:三多圓環、新光三越、SOGO 百貨、85 摩天大樓、大遠百。 

R9 車站-中央公園站 

站    名:中央公園站 

站    址:中山體育場前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50

background image

環境特色:青少年活動商業中心。 

重要地標:舊大統百貨、新堀江、原宿廣場、NOVA、中山體育場、城

市光廊、大立伊勢丹百貨。 

R10/O5 車站-美麗島站(紅橘線路網的主要交會站) 

站     名:美麗島站 

站    址:中正/中山路口 

站體構造:地下三層 

月台型式:R10 為島式月台/O5 為側式月台 

環境介紹:O5/R10 車站為高雄捷運紅橘線路網的主要交會站,有「捷

運之心」之稱。 

附近主要為辦公、金融中心,以及婚紗等專業街道。 

重要地標:郵政總局、新興市場、六合夜市。 

R11 車站-高雄車站 

站    名:高雄車站 

站    址:高雄火車站 

構造型式:地下車站(與台鐵共構) 

環境特色:高雄市重要交通轉運站:鐵路、客運、市內公車運輸轉運

站以及站前商業活動。 

重要地標:高雄火車站、台汽高雄站、公車總站、高雄中學。 

 

51

background image

R12 車站-後驛站 

站     名:後驛站 

站    址:博愛路、察哈爾街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 商業辦公大樓、大專院校前的商業活動。 

重要地標:高雄醫學院、三民公園、坎城育樂廣場。 

R13 車站-凹子底站 

站    名:凹子底站 

站    址:博愛路、大順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凹仔底地區、25 期重劃區,為大片農地、新興住宅商業

辦公大樓,以及學校。 

重要地標:高雄市立美術館、自由時報大樓。 

R14 車站-巨蛋站 

站    名:巨蛋站 

站    址:博愛路、裕誠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52

background image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25 期重劃區,新興住宅商業辦公大樓以及學校。 

重要地標:三民家商、漢神巨蛋。 

R15 車站-生態園區站 

站    名:生態園區站 

站    址:博愛路、孟子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29 期重劃區,新興住宅商業辦公大樓。 

重要地標:東西向快速道路、殘障公園。 

R16 車站-左營站 

站    名:左營站 

站    址:高鐵左營站 

構造型式:地下共構車站(與高鐵共構) 

環境特色:以農業、空地及住宅為主的低度開發地區。 

重要地標:蓮池潭、海光二村、半屏山。未來將為三鐵共構站。 

R17 車站-世運站 

站    名:世運站 

站    址:左楠路、中海路口 

 

53

background image

構造型式:高架車站 

月台型式:側式月台 

環境特色:高雄煉油總廠及海軍眷村聚落。 

重要地標:高雄煉油總廠、油廠宿舍、左訓中心、左營高中。 

R18 車站-油廠國小站 

站    名:油廠國小站 

站    址:油廠國小前 

構造型式:高架車站 

月台型式:側式月台 

環境特色: 高雄煉油總廠及海軍眷村聚落。 

重要地標:高雄煉油總廠、油廠宿舍、油廠國小、國光新村。 

R19 車站-楠梓加工區站 

站    名:楠梓加工區站 

站    址:楠梓加工出口區前 

構造型式:高架車站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 加工出口區及油廠宿舍。 

重要地標:楠梓加工出口區、高雄煉油廠宿舍、榮民醫院 

 

54

background image

R20 車站-後勁站 

站    名:後勁站 

站    址:和平國中前 

構造型式:高架車站 

月台型式:側式月台 

環境特色:後勁地區,沿街住宅店面、街廓內舊住宅聚落。 

重要地標:高雄海洋技術學院、和平中小學。 

R21 車站-都會公園站 

站    名:都會公園站 

站    址:高楠公路、青農路口 

構造型式:高架車站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鄰近以車站為中心的楠梓舊住宅聚落。 

重要地標:高雄都會公園、高雄市監理處、楠梓火車站。 

橘線車站資訊 

O1 車站-西子灣站 

站    名:西子灣站 

站    址:臨海二路、鼓山一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55

background image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觀光、休閒、風景區。 

重要地標:高雄港站、西子灣及壽山風景區、中山大學。 

O2 車站-鹽埕埔站 

站    名:鹽埕埔站 

站    址:五福四路、大勇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高雄舊市區中心 ,昔日舶來品集散中心。 

重要地標:大新百貨、堀江、歷史博物館、立體停車場、鹽埕圓環 

O4 車站-市議會站 

站    名:市議會站 

站    址:中正四路、中華三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沿街金融商業辦公大樓。 

重要地標:高雄市議會 

 

 

56

background image

O5/R10 車站-美麗島站(紅橘線路網的主要交會站) 

站     名:美麗島站 

站    址:中正/中山路口 

站體構造:地下三層 

月台型式:R10 為島式月台/O5 為側式月台 

環境介紹:O5/R10 車站為高雄捷運紅橘線路網的主要交會站,有「捷

運之心」之稱。 

附近主要為辦公、金融中心,以及婚紗等專業街道。 

重要地標:郵政總局、新興市場、六合夜市。 

O6 車站-信義國小站 

站    名:信義國小站 

站    址:錦田路、民族路間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沿街金融商業辦公大樓。 

重要地標:信義國小、新興區公所。 

O7 車站-文化中心站 

站    名:文化中心站 

站    址:中正路、和平路口 

 

57

background image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以大統百貨為主力商店而逐漸形成的新興商業區。 

重要地標:大統百貨和平店、中正文化中心。 

O8 車站-五塊厝站 

站    名:五塊厝站 

站    址:中正一路、福德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交會站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 沿街商業大樓。 

重要地標:司法新村、陳中和墓園。 

O9 車站-技擊館站 

站    名:技擊館站 

站    址:中正一路、明德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在高雄縣市交界地、高速公路中正交流道附近。 

重要地標:中正技擊館、中正體育場。 

 

58

background image

O10 車站-衛武營站 

站    名:衛武營站 

站    址:中正路、建軍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軍營、醫院和公園。 

重要地標:衛武營區、陸軍 802 醫院。 

O11車站: 

站    名:鳳山西站 

站    址:裕昌街、青年一路間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 沿街鄰里性商業住宅。 

重要地標:自由市場 。  

O12 車站: 

站    名:鳳山站 

站    址:中山西路、光遠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59

background image

環境特色:鳳山市中心為行政、交通及商業中心。 

重要地標:鳳山市公所、客運站、大統百貨鳳山店。 

O13 車站: 

站    名:大東站 

站    址:光遠路、大東一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四層 

月台型式:疊式月台 

環境特色:沿街鄰里性商業住宅。 

重要地標:鳳山國父紀念館、中正公園。 

O14 車站: 

站    名:鳳山國中站 

站    址:中山東路、仁愛路、勝利路口 

構造型式:地下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環境特色:沿街為鄰里性商業住宅。 

重要地標:鳳山國中、四維二村國宅、陸軍軍官學校 

 

 

 

 

60

background image

OT1 大寮 

站    名:大寮站 

站體構造:地上二層 

月台型式:島式月台 

站體長度:148 公尺 

設計運量:8,299 人/小時 

月台容量:2,915 人 

出入口數:2 處 

環境特色:農地。 

未來:捷運主機廠開發用地。 

    資料來源 

1.高雄市國小學童本土學習認證網

2. 高雄捷運資訊 

 

 

61

background image

 

 

62

background image

相借問 

臺中市南區樹義國民小學鄉土語言(閩南語)日常用語 

提供:吳麗華老師        97.03.20 

號 

羅馬拼音 

台語 

ta

̍k ke gâu tsá 

逐家敖早 

H

āu tiónn lí  hó 

校長你好! 

Tsú  j

īm lí  hó 

主任你好! 

L

āu su lí  hó 

老師你好! 

A   î

   lí  hó 

阿姨你好! 

Kíng u

ī   a   peh lí  hó 

警衛阿伯你好! 

Koh u

ī   kuì  pin ta̍k ke hó 

各位貴賓逐家好 

Koh u

ī   sió  pîng iú  ta̍k ke hó 

各位小朋友逐家好 

Tsia

̍h pá  buē 

食飽未 

10 

Lí  beh khì  tó  u

ī 

你欲去陀位? 

11 

Lí  beh lâ gún tau tshit thô bô 

你欲來阮兜佚陶無? 

12 

Lí  beh khì  phah kiû bô 

你欲去拍球無? 

13 

Lí  kám 

ū khuànn tio̍h lán Lāu su 

你敢有看著咱老師? 

 

63

background image

14 

Kin  á  ji

̍t kám  ài siòng tiān náu 

khò 

今仔日敢愛上電腦課? 

15 

Lí  tsa hng kám  

ū   phah tiā

t

ōng  á 

你昨昏敢有拍電動矣? 

16 

Siòng   khò   á 

上課矣! 

17 

Koh kuí  h

ūn tō beh Siòng khò  á

閣幾分就欲上課矣? 

18 

Ū îng lâi tsē 

有閒來坐 

19 

Ū îng tsiah koh lâi tsē 

有閒才閣來坐 

20 

Tsiah koh lâi tshit thô lah 

才閣來佚陶啦! 

Tsài hu

ē 

21 

再會! 

 

 

 

 

 

 

 

 

 

 

64

background image

學校生活用語 

號 

羅馬拼音 

華─台語 

gh

āu-zà 

早安─爻早 

zài-gian 

再見─再見! 

zài-h

ū

再見─再會! 

sun-gi

ă

n

再見─順行! 

ki-lip 

起立! 

ki

ā-kiai

o

起立─徛起來! 

gi

ā

n

-lè 

敬禮─行禮! 

cia

n

-zē   

坐下─請坐 

zē  lorh

o

-ki

o

坐下─坐落去 

10 

(no-su hòr) (lau-su hòr) 

 

老師好─老師好 

11 

giok-giong 

 

鞠躬─鞠躬 

12 

kia-zià

n

-zia

n

   

 

立正─徛正正 

13 

kia-hō-zia

n

立正─徛乎正 

 

65

background image

14 

lo-lat 

謝謝─努力 

15 

ciù  iap-aū 

稍息─手拽後 

16 

kùa

n

-zià

n

-b

ĭng 

 

向右看─看正爿 

17 

kùa

n

-dòr-b

ĭng 

 

向左看─看倒爿 

18 

ki-bo-giă

n

 

起步走─起步行 

19 

(bhuan-an;mng-an) 

 

晚安─晚安 

20 

pà-pōk-à 

 

鼓掌─拍噗仔 

21 

pōk-à-sia

n

 

掌聲─噗仔聲 

sit-lè/leh 
 

對不起─失禮 

22 

pai

n

-se

對不起─歹勢 

23 

24 

dor-sia 
 

謝謝─多謝 

25 

zīn ghău ! 

真棒! 

cia

n

-dōr-dor zi-gau. 

26 

請多多指教 

cia

n

 līm dě 

27 

請喝茶。 

 

 

66

background image

 

 
一、有關飲食的俗語:

 

 1.食飽未?  

 2.食飯皇帝大 

 3.千苦萬苦,攏是為腹肚─民以食為天。 

4.一頓久久,兩頓相拄。(gù-dù) 

 (隔著很長的時間,才吃一頓飯,兩頓用餐的時間,則又碰撞在一起) 

5.作料夠,毋是新婦爻。(gau-ghău) ─質好自然就有好成果。 

6.相佮米,煮較有額。 (sa

n

 gap bhì, zù kah ü ghiah.) 

7.看人食肉,毋通看人相拍。(bhah-pah) ─明哲保身。 

8.若是愛計較,趁早拆爐灶。(gau-zau) ─人相處貴在相知。 

9.先顧腹肚,才顧佛祖 (dò-zò) ─民以食為天 

10.有食藥有行氣,有燒香有保庇(ki-bi)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11.近廟欺神,路頭遠才有親 (sĭn  cin)─遠來和尚會唸經 

12.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敬田頭(tău  tău)─飲水思源 

13、相讓食有偆(tshun)

,相搶食無份。 (互相謙讓,彼此都得利。)  

14、猪食豆箍(khoo)

,人食招呼。 (有禮貌、嘴巴甜的人,討人喜。)  

15.欲食好魚,著近水墘(地利之便) 。 

16.人重妝,佛重扛(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 

17.人情世事陪甲夠,無鼎佮無灶(r

ĭn-zĭng se-sū bŭe gah gau,bhŏ

dià

n

 gah bh

ŏr zau。):指人情世故應酬面面俱到。家中廚房鍋

鼎不見食物、菜色,指挨餓過日。 

18.卜去烏影,毋去吊鼎(bheh ki o ià

n

,˜ ki diau dià

n

。):想到

外頭打拚,可是卻遇到壞天氣。為了安全暫不出門,家中卻有斷
米之炊之虞。 

 

67

background image

19.卜食好魚,著近海墘(bheh ziah hòr h

ĭ,diorh gīn zùi gĭ

n

。) 

:想吃鮮美肥大的魚(海產)。就要前往靠近海邊的地方。 

20.食人飯,犯人問。(b¤g-m¤g) ─吃人嘴軟 

 

 

「激骨仔話」北京話叫做「歇後語」。激骨仔話是將真正要講的話故

意藏起來,不明講,講者往往只講出前一部份,讓聽的人跟話尾,
去想真正的話意。當想著的時,常會哈哈大笑。 

1.台南迎媽祖─無奇(旗)不有               
2.囡仔人食甘蔗  ─食少吐濟 
3.八仙過海─隨人變通  

 4.一空掠雙隻─好空 ( zit kang liah si

āng ziāh ─ hor kang  ) 

5.阿公仔娶某─  加婆(家婆) 

 6.烏矸仔貯豆油-無底看(看不會出來)  

 7.矮人爬厝頂─欠梯 

8.八仙過海─隨人變通 

9.十全欠兩味 ─八珍 

10.乞食做祀─無半撇(piat)(無半盤) 

11.一盤魚脯仔─全全頭 

12.甘蔗規枝囓(ke) ─無斬節(無站節) 

13.一盤魚脯仔 ─全全頭 

14. 滿面全痘(ti

āu)仔子─貓、鱉、豹  

15.胡蠅跋落肉燥鼎 ─滷死  

16.紅龜抹油  ─嫷面  

17.美國西裝  ─大輸(大軀)  

18.胡蠅戴龍圓殼  ─蓋頭蓋面(憨頭憨面)  

19.食紅柿配燒酒  ─存死  

 

68

background image

20.納稅 

─飼政府(市政府)  

21.漏稅 

─關政府(縣政府) 

 
謎猜 
1.二姊妹仔,平峘平大,一個佇內,一個佇外。─照鏡 

2.一欉樹仔,兩片葉,斡(uat)來斡去看袂著。─耳仔 

3.一支矸仔,貯兩粒烏棗,日時開,暝時鎖。→臆身體部位(目珠) 

4.一枝竹仔直溜溜,有鼻仔無目珠。─針。 

5.一個老歲(伙)仔,老哀哀,厝前厝後補米篩,胡蠅、蠓仔毋敢來。

(蜘蛛) 

6.一群鴨仔白蒼蒼,二枝竹篙趕入空。─食飯 

7.九個人,十粒頭殼。─基隆 

8.大姊頕垂,二姊粗皮,三姊無骨,四姊無皮。─檨仔、荔枝、芎蕉、

蓮霧 

9.山頂一區秧,無雨無水家己長。─頭毛 

10.四角二面;六齒(起)七面(拿起擦面)─面巾 

11.我的手攬汝的腰;汝的尻川,放予火燒。─食薰 

12.青布包白布,白布包柴梳,柴梳包蝦米,蝦米包酸醋。─柚仔 
13.規面全庣(thia

̄u) (ti

āu)仔子。─貓、鱉、豹〈臆三種動物〉 

14.一坵田鬆鬆鬆,幾蕊花紅紅紅。─香爐 

15.二個賣蚵仔蹛隔壁,二個大姐頭仔喝欲掠。─擤鼻 

參考資料 

台語實用字典,董峰政,百合,2003.04。 

台語文天地,董峰政,久成,2003。 

全鬥句的台灣俗語,董峰政,百合,2004.10。 

 

 

 

69

background image

歌仔戲曲調 

歌仔戲曲調唱 

一.寶島

pótó(bor    dòr)─郭美逢 Kueh Bí-hông 

   

(Gùe    Bhi-hŏng) 

 
台 灣 寶 島 好 地 理 

tâi    uân    pó   tó   hó   tē   lí 

dāi    ŭan    bor    dòr    hor    de    lì 

安 定 富 裕 無 底 比 

an    tīng    hù   jū   bô   té   pí 

ān    dīng    hù    rū    bhōr    dè    bì 

自 由 快 樂 心 歡 喜 

tsū  iû   khuài    lo̍k    sim    huann    hí 

zu    iŭ    kùai    lok    sim    hūaⁿ    hì 

蹛 遮 生 活 真 福 氣。(狀元調) 

tuà    tsia    sing    ua̍h    tsin    hoók khìh   

dùa    zia    sīng    uah    zīn    hok    ki 

 

二.高雄市是好所在─郭美逢

Kueh Bí-hông 

   

(Gùe    Bhi-hŏng) 
 

高雄市是好所在、風光景緻多色彩、農產水果人人愛、 

蹛遮生活笑咍咍啊!笑咍咍!(二遍~三盆水仙調) 
 
 
 

 

70

background image

台灣民謠: 

四季紅 歌詞

作詞:李臨秋  作曲:鄧雨賢   

一(合)春天花當清香  雙人心頭齊震動 

(男)有話想要對妳講  不知通也不通 

(女)都這項  (男)敢也有別項 

(女)肉呅笑  目睭降  (合)你我戀花朱朱紅 

二(合)夏天風正輕鬆  雙人坐船耍遊江 

(男)有話想要對妳講  不知通也不通 

(女)都這項  (男)敢也有別項 

(女)肉呅笑  目睭降  (合)水底日頭朱朱紅 

三(合)秋天月照紗窗  雙人相好有所望 

(男)有話想要對妳講  不知通也不通 

(女)都這頂  (男)敢也有別項 

(立)肉呅笑  目睭降  (合)嘴唇胭脂朱朱紅 

四(合)冬天風真難當  雙人相好不驚凍 

(男)有話想要對妳講  不知通也不通 

(女)都這頂  (男)敢也有別頂 

(女)肉呅笑  目睭降  (合)愛梅度朱朱紅 

 

71

background image

 

雨夜花 歌詞

作詞:周添旺  作曲:鄧雨賢 

雨夜花  雨夜花    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每日怨嗟  花謝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  花落土    有誰人通看顧 

無情風雨誤阮前途  花蕊若落要如何 

雨無情  雨無情    無想阮的前程 

並無看顧軟弱心性  乎阮前途失光明 

雨水滴  雨水滴    引阮入受難池 

怎樣乎阮離葉離枝  永遠無人通看見 

 

 

 

 

 

 

 

 

 

72

background image

 

望春風 歌詞

作詞:李臨秋  作曲:鄧雨賢 

獨夜無伴守燈下春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看著少年家 

果然漂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 

想要問伊驚呆勢心內彈琵琶 

想要郎君做尪婿意愛在心內 

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甲看覓 

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風騙不知 

 

 

 

 

 

 

 

 

 

 

7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