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离现在 0
年 2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1
113 年至 115 年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
113 學年度第 1 學期 學校課程實施計畫
高級中等學校及國民中學
設計教育課程 / 基本設計 種子教師
成果報告書
委託單位: 教育部 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執行單位: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
執行教師: 郭秀容 教師
輔導單位: 北區 基地大學輔導
2
目錄
壹、課程計畫概述
一、課程實施對象
二、課程綱要與教學進度
(可帶入原有計畫書內容,如有修改請以紅字另註)
貳、課程執行內容
一、核定課程計畫調整情形
二、課程執行紀錄
三、教學研討與反思
四、學生學習心得與成果
(如有可放)
參、同意書
一、成果報告授權同意書
二、著作權及肖像權使用授權書
(如有請附上)
3
113 年至 115 年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
113-1 設計教育/基本設計課程計畫書
壹、教師基本資料
學校名稱
臺北市立和平高級中學
學校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 106 臥龍街 100 號
申請類別
■ 設計教育課程(至少 6 小時)□ 基本設計(18 小時)
課程執行類別
□ 國民中學 ■ 普通型高中 □ 技術型高中 □ 綜合型高中
預期授課年級 □ 國一 □ 國二 □ 國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班級類型
■ 普通班 □ 美術班
課程類型
□ 高一多元選修 □高二加深加廣 ■ 其他:_美術必修_______
預估班級數 3 班
預估學生數
120 名學生
教師姓名
郭秀容
教師資格
□ 國民中學「視覺藝術」藝術領域現職教師
■ 高級中等學校「美術」或「藝術生活」藝術領域現職教師
□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設計群」藝術領域現職教師
□ 其他:________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碩士
教學年資
26
美感課程經驗
■ 曾申請 105 至 112 年度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及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
■中學美感課程 (精選課程 / 創意課程 / 基本設計)
□ 美感體驗課程 (自拍拼圖 / 自然參數 / 質感採集)
■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安妮新聞
相關社群經驗
□ 輔導團,您的身份為:________
■ 學科中心,您的身份為:藝術生活學科中心種子教師
□ 校內教師社群
□ 校外教師社群,如:________
4
貳、課程內容及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色彩 Do-Re-Mi
課程主題
(可複選)
■ 色彩 ■ 質感 □ 比例 ■ 構成 □ 結構 □ 構造
□ 重大議題:
A18.戶外教育
( 請參考下方主題並填入 )
課程主題
其他選填項目
【A】教育部 108 課綱之 19 項重大議題
A1.性別平等、A2.人權、A3.環境、A4.海洋、A5.品德、A6.生命、A7.安全、A8.家
庭教育、A9.生涯規劃、A10.資訊、A11.科技、A12.法治、A13.國際教育、A14.閱
讀素養、A15.防災、A16.能源、A17.多元文化、A18.戶外教育、A19.原住民族教
育。
【B】SDGs 聯合國「 2030 永續發展目標」
B1.終結貧窮、B2.消除飢餓、B3.健康與福祉、B4.優質教育、B5.性別平權、B6.淨
水及衛生、B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B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B9.工業化/創新及
基礎建設、B10.減少不平等、B11.永續城鄉、B12.責任消費及生產、B13.氣候行
動、B14.保育海洋生態、B15.保育陸域生態、B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B17.多
元夥伴關係。
全新課程說明
■ 本人過去沒有施作的課程設計。
■ 本人了解其他教師沒有相同課程設計。
□ 參考先前課程,並加入重大議題
( □ 本人__(請填學期) _課程、□ 《美感行動誌》收錄課程 )
■ 課程設計創意理念:
1.本單元結合 108 課綱中的
A18.戶外教育,實地至學校觀察生態環境,判斷
環境與植物關係;
透過自主行動,批判思考環境與人的關係,同時身體力行
永續發展的生活型態。團隊合作的過程,發展人際互動的和諧關係,理解並
尊重不同
2.
博物學式的
觀察力與描寫力練習。
校園植物生態踏查時,
擷取校園植物
葉片,
高一新生透過校園踏查寫生,有意識地觀察與採集,一方面熟悉校
園,一方面認識學校校景面貌,沉浸其中描繪校園景物,幫助自己更深
入理解觀察對象的表與理,也掌握造型能力。
3.
色彩感知能力:透過探索與理解色彩系統性、增強其色彩感知力。
一、課綱核心素養
(請勾選符合項目)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5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二、學生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300 字左右)
* 先修科目:無 美術課為高一對開課程
* 先備能力:(概述學生預想現狀及需求)
高一美術對開,此為高中第一學期的美術課程。學生於國中小應已具備基本視覺造型色彩元
素與美的原則概念,課程中將再簡要複習。
三、課程概述
(300 字左右)
1.課程設計擬透過第一部分為,實地至學校觀察生態環境(A18.戶外教育),判斷環境與植物關
係;植物葉脈觀察與精密描寫,觀察與掌握各種不同葉脈質感的存在。高一新生初踏入校
園,擬藉由踏察寫生熟悉校園環境造形、樹葉採集等開啟環境美感感知,加上個人獨特眼光
與美感思維,經歷「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一方面能逐步建立校
園認同感;也希冀在課程中可以將美感體驗帶進學生生活中,讓學生對生活環境有更多樣的
觀察方式與呈現方式,感受環境、體驗生活。
2 結合質感進行色彩探索:利用各種葉脈紋理,結合新開發的版畫材料--矽膠軟版,利用微立
體的實體物件壓在已上色的矽膠軟版上, 將其色彩沾黏剝離後,即可拓印出該物體的型態。
是一種簡易安全的版種。可解決學生色彩中產生造形變化的困擾,將專注力集中於肌理質感
與色彩之間的關係。嘗試色相、明度、彩度色彩三要素結合質感之間變化。做中學,透過個
人多張色彩實驗與小組觀摩調整測試。
3 色彩構成:結合音樂律動與節奏,小組練習樹葉色彩質感明膠版畫色彩拼組。
四、課程目標
美感觀察
1.校園踏查,觀察植物與環境關係。
2. 植物採集與葉脈觀察,觀察與掌握各種不同葉脈質感的存在。
(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美感技術
1.葉脈精密素描,掌握肌理造形。
2. 理解凹凸平孔版印刷原理,版畫質感轉印技術掌握。肌理質感拓印與版畫
工具材料使用。
3. 色彩混色與配色練習。
(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請列舉一至三點)
美感概念
1.色彩與質感構成中,掌握畫面均衡統一美感。嘗試結合音樂節奏,達成律動感。
(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藝術、美學或設計概念,請列舉一至三點)
其他美感目標
(融入重大議題或配合校本、跨域、學校活動等,可依需要列舉)
五、課程大綱、教學進度
( 課程週次請依課程需求增減,請詳述操作方式以便記錄分享 )
週次/序 上課日期
課程目標
內容綱要/操作描述
1
每 周 連
兩節
博物學觀察與描繪
校園踏查、植物採集與博物學式描繪
—觀察力提升與
培養
1 博物學式觀察講解
2. 進行校園實地踏查與觀察記錄,樹葉採集。
3. 植物葉脈觀察摹寫,提升與培養觀察力。
2
每 周 連
版 畫 原 理 、 單 刷 版
畫 、 色 彩 三 要 素 複
1 什麼是單刷版畫(monotype or monoprint)?
monotype 沒有固定製版,利用顏料或油墨在平板上
6
兩節
習 、 明 膠 版 操 作 說
明 、 質 感 色 彩 配 色
(葉脈明膠版)一
直接塗繪,顏料未乾前將紙張或其他材料覆蓋上去,
經過滾筒、拓印、手印或壓印之後,底板上的畫就會
轉印到紙上。雖然也是版畫製
作,但因操作模式的關
係,每次只能印出一張,無法複製出第二張完全相同
的作品。
以下個人操作練習
:
2 植物圖像—單色背景+植物葉脈練習
3 植物圖像—疊印:
4 植物圖像—三色套印—輪廓鏤空、植物葉脈
5.漸層色
3
每 周 連
兩節
質感色彩配色--葉脈
+其他質感物件。小
組色彩限定練習
(明膠版)2
1.除了葉脈,各式肌理質感製作,泡棉、 瓦楞紙、 揉
紙、塑膠……
2.小組針對要完成的大拼圖,討論設定整體明暗、彩
度比例、限定色彩範圍(色相控制),掌控明度與彩度
變化。個人依分配完成十來張。
4
每 周 連
兩節
作品拼組與與展示
1 保羅克利作品色彩構成說明。
2..依前兩周完成的圖片,和他組換圖,
3.個人輪流試排圖,選配符合畫面音樂,將個人排的
圖拍照上傳,作為個人成績。
小組選配符合畫面音樂,排圖確定。展示並補充說
明。
5
(五十字以上,可搭配參考圖像)
6
(五十字以上,可搭配參考圖像)
六、預期成果
1.觀察力:環境與植物生長關係、多面向的思考能力:藉由校園踏查、植物採集與描繪、攝影採
集,能讓學生學習多樣的觀察環境,啟發對生活環境感知與多面向的思考的能力。
2 質感肌理:透過實作課程的操作,讓學生對創造平面作品上的質感,感受平面構成更多可能性。
3..色彩感知與合宜配置力的提升:透過色彩掌控及版畫拓印,思索平面空間色彩配置的相關性,
並對色彩配置有所認識,在未來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相關色彩配置能更有感。
4.群體生活的認同感:藉由課程的進行讓學生對校園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出學生對學校的
認同與提升生活中的有感。
七、參考書籍
( 請註明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等資訊 )
色彩構成:明度對比╳空間混合╳色彩調和,結合基礎知識與技巧訓練
作者:
7
•
像藝術家一樣活用色彩 Color: A Course in Mastering the Art of Mixing Colors
作
出版社:
期:2022/03/03
色彩之書:融合科學、心理學及情感意義,帶領你發現自我的真實色彩
Colour: How to Use the Psychology of Colour to Transform Your Life
作者:
八、教學資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d4Q6O8J3U
20240320 在附中的水彩課 模擬保羅克
利色彩學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10258955/videos/pcb.7426645180759083/9386263577
16090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406405829449685&set=pcb.740640743278
2858
https://www.hansen.com.tw/main/show_product/2023060001
2024.04 埔里國小矽膠軟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Nct9EBEtQ
【翰軒】矽膠軟版畫製作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Gj4h7S-7A
【翰軒版畫】矽膠軟版/實物版畫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oEPCMBYmg
Large gelli prints with textures (asmr,
soft spoken art instructor)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P4y1P7WU/?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
ideo.3
明胶版画:对明胶板来说,一切皆模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EI8qcrv5U
[刷,存在感]植物圖像明膠版
8
貳、課程執行內容
一、核定課程計畫調整情形
第一周加入色彩學與質感說明,協助學生回憶國中小學習過之色彩原理。
其餘大致依照原定周次與內容執行。
二、課程執行紀錄
(請依據課程小時數複製下表,並依課程順序填寫執行內容)
課堂第 1 周(連 2 節) 色彩理論與校園植物
博物學觀察與描繪
A 課程實施照片:
簡易色彩學回憶 校園植物樹葉採集
植物葉脈觀察與科學繪圖 植物葉脈觀察與科學繪圖
9
植物葉脈觀察與科學繪圖成果 植物葉脈觀察與科學繪圖
B 學生操作流程:
一.教師先說明單元課程進程與課程重點,本單元為抽象行結合、色彩與質感,結合音
樂節奏與聯覺,小組最終完成合作拼組成果。理解總課程脈絡後,先進行色彩學概念
與術語建構。接著質感採集,先運用校園植物葉脈觀察及科學繪圖分析。連結下周葉
脈質感拓印。
二、校園踏查、植物採集與博物學式描繪
—觀察力提升與培養
1 博物學式觀察講解
2. 進行校園實地踏查與觀察記錄,樹葉採集。
3. 植物葉脈觀察摹寫,提升與培養觀察力。
C 課程關鍵思考:
1. 因為課程包含色彩、質感、抽象形、版畫轉印、博物學觀察與描繪、構成等許
多美術概念,且既要個人創作又要小組合作及視聽聯覺。教師需設計鷹架,切
割課程小節,引導學生掌握整體脈絡,明瞭自己此時位於脈絡中的哪個階段,
才能知其然又知所以然。
2. 博物學式科學繪圖,著重觀察與拆解,除了美感外還要求科學性與正確性,關
注多面向,和純素描繪畫不同。透過博學式植物精細描繪,讓同學為下階段葉脈
拓印預留伏筆。
10
課堂第 2 周(連 2 節)
明膠版--質感與色彩(葉脈明膠版)一
A 課程實施照片:
植物葉明膠版拓印 需採集和版面大小適宜的新鮮葉子
使用壓克力顏料,操作上宜靜心與小心 實驗各種葉形紋路與顏色搭配
實驗各種葉形紋路與顏色搭配 色彩與質感實驗
B 學生操作流程:
11
1.教師先提點正確工具使用說明與善後責任分配。團體生活需建立良好與正確班級秩
序,才能享受動手作樂趣。因此需花時間示範工具使用。教師示範後,學生須完成以
下三種練習。
2.學生個人操作練習:
a 植物圖像—單色背景+植物葉脈練習
b 植物圖像—疊印:
c 植物圖像—三色套印—輪廓鏤空、植物葉脈
C 課程關鍵思考:
1.本周著重點在個人發現熟悉材料。因此花了約一半時間示範與說明加上需預留時間整
理善後,因此學生練習部分稍嫌匆促,此部分宜再拆解成兩次,一周為工具使用加上 a
植物圖像—單色背景+植物葉脈練習,比對第一周博物學觀察與紀錄描繪,感受葉脈實
物、描繪與版畫拓印結合色彩之後,彼此之間有何差異性。葉脈拓印第二周則進行 b
植物圖像—疊印及 c 植物圖像—三色套印—輪廓鏤空、植物葉脈。
2 這周主要學生由嘗試中,發現質感之美,以及如何配色才會美。
3.正確工具清潔與善後,在本單元非常重要。因為使用的是壓克力顏料,滾筒、明膠版
皆要清理乾淨,方便下個班級使用。須預留足夠時間整理環境。
以下為本週回饋
*
我覺得這次的樹葉拓印是個很新的體驗,透過不同顏色讓畫面變得更豐富,也學到了有關顏
色的知識
*一開始我還在疑惑到底要樹葉幹嘛,沒想到竟然是用顏料將葉子的形狀和脈絡印在紙上,太
酷了!還有,雖然洗濕紙巾有點麻煩,但這樣節省資源愛地球真的很棒!
*好好玩也很有趣,可以在滾的過程中舒壓,還可以考驗自己的配色能力。 但是手真的很容易
被弄髒,真的很煩。
*創作拓印作品的感覺,跟抽象的與非抽象的主題非常扣合,可以感覺得到那種在抽象與非抽
象之間徘徊的體驗。
*上完這堂課之後,我發現,不論是用的葉子,還是顏料用的多寡,對整幅畫的影響都很巨大
*今天這節課老實說雖然我覺得很麻煩,而且要收東西超級花時間,但是我覺得蠻好玩的,我
從中學習到如何拓印,而且拓印這東西不考驗畫畫能力,每個人都有機會拿高分,我覺得這
是截至目前最有趣的美術課,但是時間真的不夠啊
...十張我才做六張誒。
*這堂課讓我試了從未接觸過的拓印,原本以為會是個挺無聊的東西,但真的上手作之後才發現其
實還蠻有趣的,單是幾個樹葉幾個顏色就能變化出截然不同的圖像,再加上跟周圍的同學討論合
作,就讓每一張圖片都是獨一無二的,這讓我更期待下禮拜的課程了。
*看起來很簡單 但超難 而且葉子真的要好好選我的都爛掉
*我上完這堂課後,了解色彩的平衡非常重要,拓印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東西,所以我覺得
今天這堂很有趣但又有點困難,很可惜我沒有在時間內做完作品。
12
課堂第 3 周(連 2 節)
質感色彩配色--葉脈+其他質感物件。小組色彩限定練習 (明膠版)2
A 課程實施照片:
使用三原色與黑白色,搭配不同紋理拓印 同學們忙於試驗色彩與紋理層次的構成
紋理拓印 紋理拓印
紋理拓印 各組 指定 色彩方向,結合不同紋理
B 學生操作流程:
1.除了葉脈,各式肌理質感製作,泡棉、 瓦楞紙、 揉紙、塑膠……
2.小組針對要完成的大拼圖,討論設定整體明暗、彩度比例、限定色彩範圍(色相控
制),掌控明度與彩度變化。個人依分配完成十來張。
13
C 課程關鍵思考:
1,本週著重點在各種質感物與小組指定色彩配色,需思考如何 再有方向性的色彩中,
達到色相、明度、彩度彼此之間的協調。
2.除了老師舉例的柔軟質感物件外,是否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柔軟物件產生不同的紋理
呢?在這次操作中,學生攜帶更多的物件,海綿、口罩、網子、水果泡棉….,在限定
時間內,每人製作 10 張,既要兼顧紋理,又要照顧色彩層次,同學們忙碌嘗試中。
本周仍屬個人製作,下小周則要小組合作。
以下為本周同學回饋:
*這次我運用了日常的東西,像是氣泡紙、紙板、菜瓜布,讓我在色彩拓印中拓印出有質感
的圖。
*這次的主題是莫蘭迪色,我覺得這色系本身就很好看,只是在調的過程中,需要慢慢的去
摸索顏料的比例,這是比較困難的地方。
*我發現因為不能將顏料擦掉,一開始不該用太深的顏色,不然後面想疊加亮色時,會顯得
畫面灰灰髒髒的
*用泡泡紙印出來的花紋很可愛,像各種顏色的泡泡被留在紙上,這次用的顏色彩度都比較
低,
就沒有上次來的活潑的感覺。
*今天我學到在色彩方面淺色需在上層 深色需在底層 葉子比布料更好拓印
*這次有了經驗以後做的快了很多,有些材質會比較不明顯所以不能印太黑,所以有些有點
糊掉了。藍色還是很突出,所以混別的顏色不會說被搶走主角。
*
在這次的質感拓印後,我發現到了生活中的美麗紋路,讓我在生活中更能發現美學,而且
顏色疊越多也越有美感。
*我覺得拓印很好玩,但是說實在話,要帶軟軟有質感的東西很難找,再來就是收拾東西也
很麻煩,且在做的時候髒髒的。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如何拓印,再來就是學習到色彩的調
配,才能使作品好看!
*這次做作品的過程中,我做的比上次還快,可能是因為材料不像樹葉一樣容易壞掉,或是
已經熟練了,而且我覺得這次我做的也比上次好看,只是在思考要如何配色的時候會卡住,
總之這次還是蠻有收穫的。
14
課堂第 4 周(連 2 節)
作品拼組(結合音樂節奏)與展示
A 課程實施照片:
個人試排˙5x4 張,思考如何排列 個人試排˙5x4 張,思考如何排列
小組討論排列策略 討論與黏貼固定 小組討論排列策略 討論與黏貼固定
各小組指定色系,拼貼畫面 。 各小組指定色系,拼貼畫面
15
小組播放音樂,分享畫面故事 各小組指定色系,小組討論故事,拼貼畫面
本周最終小組合作,將小圖拼組成 6x8 的大圖,畫面故事尋找適宜音樂進行聽覺聯
覺。
學生操作流程:
1,小組合作之前,需先進行個人 20 片小圖拼組,透過簡易動手做先個人配色思考。
2 小組討論配色,與換圖策略, 分工尋找音樂,組織畫面故事、黏貼、上台報告。
C 課程關鍵思考:
對色彩的感受性、畫面的聯想、音樂的聯覺等感性心情書寫,是本周重點。
先透過個人試排 20 張,讓人人對色彩拼組感受,小組再開啟對話,討論小組 54 小張
拼組方向。畫面情感聯想與故事搭配音樂,產生聯覺。
限定時間,小組需明確分工,視個人能力,讓人人有事做。
三、教學觀察與反思
(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未來的教學規劃等等,可作為課程推廣之參考 )
拓印的第一周可以拆解成兩周,總課程再多一周。
因第一周操作不熟練,因此花了約一半時間示範與說明加上需預留時間整理善後,因此
學生練習部分稍嫌匆促,此部分宜再拆解成兩次,一周為工具使用加上 a 植物圖像—單
色背景+植物葉脈練習,比對第一周博物學觀察與紀錄描繪,感受葉脈實物、描繪與版
畫拓印結合色彩之後,彼此之間有何差異性。葉脈拓印第二周則進行 b 植物圖像—疊印
及 c 植物圖像—三色套印—輪廓鏤空、植物葉脈。
四、學生學習心得與成果
16
小組單元成果與個人操作心得---
17
18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