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磁浮列車教學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293.5 KB
頁數
22
上傳者
phy119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11-19,离现在 21 34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491


磁浮列車

利用磁浮列車吸引學生去探究、學習磁學的概念與原理,包括磁力的特性、磁鐵周圍的磁場、電流的磁效應,並利用所學習到的磁性原理製作電磁鐵、磁鐵玩具或是磁浮列車。


設計者:龍慧真 台北縣中正國民中學 接受日期:2003/11/30



內容:

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活動項目一覽表

()模組之教學示例及說明

()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學習成就評量

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認識磁鐵

()磁力是如何作用的?

()電線周圍有磁場嗎?

()電磁鐵比賽

()磁浮列車可行嗎?

學生手冊

說明

此模組可涵蓋九十二學年度國立編譯館主編的理化課本第三冊12-112-4的內容,使用此模組讓學生以不同的學習方式訓練其思考智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供了磁浮列車的製作活動讓學生能將所學加以應用,達到真正的學習。








網址:http://www.phy.ntnu.edu.tw/nstsc/ http://www.naer.edu.tw/nstsc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浮列車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電流與磁的關係

磁性的應用

認識磁性








磁性的應用:每組選出想解決的問題,收集資料或實作後上台報告。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評鑑

展望

待答問題的發現例如:

磁浮列車為何要用液態氮?

錄影機是如何利用磁性讀取影像?

磁能發電嗎?..

學習成就評量



教學成效評鑑



()「磁浮列車」教學模組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器材或資源

活動內容

認識磁鐵(實作、收集資料、上台報告)

  1. 實驗不同器材則不同。

  2. 探討式活動紀錄單(附錄1-1;附件四)

3. 認識磁鐵學習單(附錄1-2;附件三)

  1. 學生選擇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進行實驗設計或資料收集。

  2. 實際操作並完成實驗報告。

  3. 分組報告,全部學生完成認識磁鐵學習單。


磁力是如何作用的?( 閱讀、實作)

  1. 磁鐵與鐵粉。

  2. 閱讀資料(附錄2)

3. 討論題綱(附件六)

  1. 閱讀資料。

  2. 指導式活動進行磁力線觀測。

  3. 學生完成討論題綱。


電線周圍有磁場嗎?(閱讀、實作)

1.電池、導線、指針、鐵粉。

2.活動紀錄單(附錄3-1a3-1b)

3.電流磁效應學習單(附錄3-2)

  1. 學生挑選一個變因進行活動設計。

  2. 實際操作後完成實驗報告。

  3. 分組報告,全部學生完成電流磁效應學習單。


電磁鐵比賽(實作)

  1. 電池、漆包線、不同材質的鐵心。

2.電磁鐵比賽學習單(附錄4;附件七)

  1. 學生自己設計動手嘗試作出最好的電磁鐵,從班級各組所提供的資料找出影響電磁鐵磁性的變因。

  2. 各組學生完成電磁鐵比賽學習單。


電磁鐵可以做什麼?

  1. 資料收集

  2. 附錄5

繳交報告。

磁鐵玩具(資料收集或實作)

  1. 附件八

2. 影片1影片2

介紹一個利用磁性原理的玩具或做一個磁鐵玩具。

磁浮列車可行嗎?

(收集資料設計及實作)

  1. 附錄7

  2. 設計圖(附件九)

  3. 影片3

  1. 完成磁浮列車設計圖。

  2. 收集有關磁浮列車的資料。

  3. 選最合適可行的設計圖進行實做。

  4. 修正改進磁浮列車。



()模組織教學示例

磁浮列車教學活動流程

說明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由磁浮列車著手,讓學生提問,學生可以從字面上提出一些問題;若學生對『磁浮列車』沒什麼概念,可以提供一篇上海磁浮列車通車新聞報導(附件一),讓學生閱讀後提出問題。

例:

台灣要蓋高鐵了,高鐵是不是最快的火車?上海開了一條號稱世界上最快的火車磁浮列車,你覺得為什麼這輛火車會是最快的? 你對磁浮列車有什麼疑問?

磁浮列車真的會浮起來?若是磁性讓它浮起來那要怎麼停下來?可能這種磁鐵有開關可以控制它的磁性?因為它用的是電磁鐵,那什麼是電磁鐵?你對電磁鐵有些什麼疑問或是想了解的部份?

電磁鐵也是一種磁鐵,那你知道磁性(磁鐵)有些什麼性質?你想了解磁鐵的其他什麼性質?例如:磁鐵放在水中有沒有磁性?若有磁力會變大變小嗎?還有呢?


老師先從磁浮列車讓學生提出問題,接著要引導到磁浮列車上的磁鐵是可以控制的(電磁鐵),才能引到電與磁的關係這部分的子問題。利用電磁鐵也是一種磁鐵將問題引到磁鐵後,繼續讓學生對磁鐵本身的特性提出問題,如:磁鐵在外太空有磁性嗎?

學生雖然可能在別處學過一些概念,但對這些問題如:在水中有磁力嗎?外太空有磁性嗎?卻不敢有肯定答案,因此引起了想了解這些問題的動機。

應該鼓勵學生提問,筆者使用的方法是提一個問題提問者本身加分,小組也加分。學生可以提出相當多的問題,可參考附件二(此附件不宜在學生提問前提供給學生)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從字面可以看出磁浮列車是運用磁力的特性,而且這種磁鐵是可以控制的(電磁鐵),因此可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發展成三個子問題:認識磁性、電流與磁的關係、磁性的應用。

  1. 認識磁性:

    1. 認識磁鐵(磁鐵有哪些特性?磁鐵可以吸哪些物質?磁鐵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磁鐵斷了還有磁力嗎?)

    2. 磁力是如何作用?(什麼是磁場?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向北邊?怎麼測磁場?)

    3. 磁力是如何來的?(磁鐵是怎麼做的?為什麼會有磁鐵?)

  2. 電流與磁的關係

因為電流磁效應我們才能製造出可以控制磁性的電磁鐵(什麼是電磁鐵?通電就會有磁性嗎?為什麼平常的電線通電後沒有磁性?電流周圍的磁場是什麼樣子?)

  1. 磁性的應用

除了磁浮列車,我們日常生活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利用磁性的原理?磁浮列車安全嗎?磁浮列車可行嗎?我們能做出磁浮列車嗎?




和學生一同歸類,將所有的問題歸成這三類。第一類認識磁鐵的問題會相當多,讓學生認領數個問題來解決,重複沒有關係,但全班的問題必須涵蓋磁鐵重要的幾個性質。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每個活動可以是某一組完成後報告或全班同時進行,依照各個活動的特性提供下列安排及時間分配的建議:

活動一:認識磁鐵(3)

提供一個機會讓學生玩磁鐵,看他們想瞭解磁鐵的什麼特性,例如:磁鐵的哪一個部分磁力最強、磁鐵在不同的物質中磁力是否相同?讓每組學生挑一個或多個活動進行討論、實驗設計、實際操作、撰寫報告及課堂上發表成果,老師將同學所有的報告歸納出磁鐵的特性。但全班的活動應該至少下列這幾部份,才能對磁鐵的特性有較完整的認識:

  • 磁鐵不同位置的磁力大小

  • 磁鐵在不同物質中吸力的情形

  • 磁鐵可以吸哪些物質?

  • 磁鐵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 磁鐵斷了磁性有改變嗎?

活動二:磁力的作用(1~2)

全班同學閱讀磁場的資料(附錄2),並利用討論題綱讓學生對磁場、磁力的作用及磁力的來源等概念有較清楚的認識。全班進行磁鐵與磁針(或磁力線)的實驗,各組上台畫出磁鐵周圍的磁場並由大家所畫出的圖歸納出磁鐵周圍磁力線的特性。


活動三:電線周圍有磁場嗎?(2)

列出可能影響電流周圍磁場有關的變因,並由每一組挑一個變因進行實驗設計、負責收集資料歸納出該變因對電流磁效應的影響。每組報告自己實驗結果,老師將各組實驗總結。每組學生於同學報告後也要回答學習單(附錄3-2);也可以選用指導式活動(附錄3-1b)




活動四:電磁鐵比賽(1-2)

電磁鐵比賽可以從其粗細、長短、有無鐵釘結論什麼情況才能有較強的磁力。


活動四:磁的應用( 2-5)

    • 磁的應用:進行資料收集或實做,期間給於學生協助,一段時間後安排時間讓每一組上台報告

    • 磁鐵玩具:每組學生找到一個磁性玩具進行報告或設計一個玩具(附件八影片1)

    • 磁浮列車:若全班學生對磁浮列車的實作有興趣,可以全班針對此問題進行較長時間的研究。學生可從網路上收集到資料,也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的觀念設計後評估可行進而將磁浮列車完成(附件九影片2)




    學生分工合作進行活動

    教師分別指導各組同學,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規劃實驗(例如用什麼來表示磁力的大小?只量兩極還是磁鐵的中間也要測量?)、如何進行資料蒐集(有沒有什麼數據要紀錄下來?)、協助解決探究活動中遭遇的困難,指導學生如何整理資料及提出研究報告。



    安排進行的方式

    有些問題需要的時間較短或設計較簡單,此時可以鼓勵學生多做幾個活動。筆者的經驗是一組學生可以完成3-5問題。




    磁場對學生而言似乎有一些不同於科學定義的磁場觀念(如身體或住宅的磁場)。因此從定義出發,提供一篇概念文章及一個實驗活動。


    電流的磁效應可能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比較不易察覺的,所以提供一篇文章或引入科學史(如厄司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故事),再接著討論那些因素可能會影響電流所產生的磁場?而產生的磁場又是什麼樣子?討論中可以訓練找出可能較相關的變因,如:從磁鐵的性質中可以猜測位置的變因可能有很大關係。



    活動四與活動三的順序可以掉換。此活動可訓練學生製作表格的能力。



    學生所設計的設計圖可能有相當多種,設計後發表一次,學生再評估要用自己的設計圖或別人的。建議學生先進行設計再收集資料;即使沒有參考相關資料學生也能設計出和專家很類似的圖,反而是收集過資料的學生思考會受到影響及限制。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以其中兩個活動為例:

      • 認識磁鐵:

      1. 每組學生所解決的問題不同,藉由別人找出的答案可以對磁鐵的特性有全盤性的了解。

      2. 相同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實驗設計,經由分享可以知道改進之處。

        • 電磁鐵比賽:

        1. 學生自己設計表格紀錄自己的實驗數據,找出最好的電磁鐵。

        2. 各組的最佳電磁鐵列於黑板後可以整理出影響電磁鐵磁性的因素。進而改進自己的電磁鐵。

        3. 若是結果與預期不同,可以討論其原因如何?



        【評鑑與展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紀錄、上台報告),完成學習單的過程已經包含了部份的評量。教師可以從中評定其各項科學素養。學習單的設計都包括了自評部份及改進的空間。

        因為時間不夠,有些活動無法進行,如進行磁浮列車設計而無法設計磁性玩具,可留給學生做為未來探討空間。




        評量工作可依需要穿插在學習活動中或結束之時。





        ()各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素養要項

        評量指標

        學習活動項目









        過程技能

        觀察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1-3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

        

        

        

        比較與

        分類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2-2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瞭解估計的意義

        1-4-2-3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



        



        



        組織與

        關連

        1-4-3-1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3-2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

        


        歸納

        研判

        推斷

        1-4-4-1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4-4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

        



        



        

        傳達

        1-4-5-1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2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1-4-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1-4-5-6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



        

        

        

        

        

        思考智能

        綜合思考

        6-4-1-1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例如給一篇文章訂一個恰當的標題)





        

        推論思考

        6-4-2-1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

        

        批判思考

        6-4-3-1檢核論據的可信度、因果的關連性、理論間的邏輯一致性或推論過程的嚴密性,並提出質疑



        

        創造思考

        6-4-4-1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6-4-4-2在不違背科學原理的最低限制下,考量任何可能達成目的的途徑



        



        

        解決問題

        6-4-5-1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6-4-5-2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



        素養要項

        評量指標

        學習活動項目


        科學本質


        3-4-0-1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2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3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

        3-4-0-4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5察覺依據科學理論作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3-4-0-6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3-4-0-8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

        





        





        

        

        





        





        

        科學態度

        求真求實

        5-4-1-1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2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5-4-1-3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



        

        

        學應用


        7-4-0-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飲食)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7-4-0-5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作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7-4-0-6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

        



        



        



        

        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

        本質

        4-4-1-1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4-4-1-2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1-3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

        

        

        

        科技的

        演進

        4-4-2-1從日常產品中了解台灣的科技發展………..……

        4-4-2-2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2-3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

        

        

        科技與

        社會

        4-4-3-1認識和科技有關的職業……………………………...

        4-4-3-2認識和科技有關的教育訓練管道………………...

        4-4-3-3認識個人生涯發展和科技的關係………………...

        4-4-3-4認識各種科技產業……………………………………

        4-4-3-5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

        

        

        

        

        設計與製作


        8-4-0-1閱讀組合圖及產品說明書…………………………

        8-4-0-2利用口語、影像(如攝影、錄影)、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創意與構想…….. ……………….

        8-4-0-3了解設計的可用資源與分析工作………………..

        8-4-0-4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8-4-0-5模擬大量生產過程…………………………………..

        8-4-0-6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能測試與調整

        



        

        

        

        

        

        ()認識磁鐵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1. 藉由學生本身對磁鐵特性的疑問,實際動手做及各組實驗結果的分享,了解磁鐵的特性。

        教學資源:

        1. 器材:依各個實驗所需不同。

        2. 時間:因為需要確定問題後並進行實驗設計才能準備器材,無法在同一節中進行。由學生提出的問題(1)中決定想解決的問題進行實驗設計需要20分鐘;操作與紀錄20-30分鐘,分組上台報告完成學習單1節課。

        使用說明:

        1. 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請參考附件二,但不宜提供給學生。

        2. 老師需要幫助學生將其問題轉化成可進行的實驗,注意其實驗步驟是否合適。

        3. 附錄1-1是探討式活動紀錄,但每組的問題不同可能依情況需要做些修改。

        4. 附錄1-2認識磁鐵學習單是全班同學要完成的。










        教學活動示例:

        認識磁鐵教學活動流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我們想要了解有關磁鐵特性的幾個問題?

        1. 磁鐵的兩極磁力一樣嗎?哪裡的磁力最強?

        2. 磁鐵可以吸哪些東西?

        3. 磁鐵在外太空會有磁力嗎?

        4. 磁鐵斷了還有磁力嗎?會相吸還是相斥呢?

        5. 磁力會消失或改變嗎?

        6.溫度對磁力有影響嗎?


        每組學生想解決的問題不同,教師要注意讓全班的問題能涵蓋磁鐵主要的特性。

        老師應該引領學生對題目有較深一層的探討,如:學生原先只是提出兩極磁力一樣嗎?老師可以問學生那其他地方的磁力呢?要不要也做做看?

        若題目無法實作,如:沒有重力時有磁力嗎?可以幫助學生用其他可替代的方案。如:在電梯裏或是在水裏做實改變嗎?

        問題可能直接一個步驟就找到答案,如磁鐵斷了之後還有磁性嗎?只需將磁鐵弄斷,證明還有磁性;可是題目改成磁鐵斷了會有何變化,則可探討橫切及縱切的相斥相吸情形也可用迴紋針數來看看磁鐵斷了後磁力有沒有改變。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 實驗設計:我們想利用吸起的迴紋針有多少來代表磁力的大小,測量磁鐵不同位置的磁力,並在電梯內及水中做實驗。

        2. 資料記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下列的表格

        1. 磁鐵的磁力大小

          位置

          左端

          1/4

          中間

          1/4

          右端

          迴紋針數






        2. 磁鐵可以吸哪些物質

        物質

        Yes No

        鐵釘


        眼鏡


        銅板


        桌子


        鍋子


        電鍋內鍋



        (3)磁力和重力的關係


        重力大小(體重)

        吸起的迴紋針數

        平地



        電梯上升



        電梯下降





        1. 磁力會改變嗎?

        50

        迴紋針數

        100


        150


        200


        250


        300



        1. 工作分配:

        有人負責帶材料來,有人帶磁鐵回家去試試鍋子的實驗,有人到電梯內去做實驗。


        學生也許想要利用鐵粉的重量來代表磁力大小,讓學生試試也可以,利用小塑膠袋包住磁鐵再去吸鐵粉,鐵粉才不會拿不下來。


        老師要注意學生是否找到了該紀錄的項目。


        協助學生合適的實驗方法。提示學生如何設計。如:你要怎麼找到真空的環境(學生可能想到聲音的實驗中有一個抽空氣的機器,證明聲音需要空氣當介質),市面上也有一種可以抽真空的罐子(將空氣抽出使東西保久)也可以提供給學生。


        盡量讓學生帶多一點東西。


        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回家做實驗,如電梯中的實驗或是溫度的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知道重力就是重量,不同地點若重量改變了表示此處的重力就不同。


        若擔心破壞實驗室的磁鐵,可以用文具行買的小磁鐵讓學生去折斷加熱摔;另外有一種長條形可吸附在黑板上的磁鐵,將外層的塑膠拔掉,裡面的磁鐵較軟可以用剪刀剪斷,讓學生去觀察磁鐵橫切縱切之後相吸還是相斥的情形。

        一個問題的實驗方法可以很多種,鼓勵學生多提出來,例如:溫度對磁性的影響,有學生說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看加熱不同時間對磁力有無影響;有學生說可以放在烤箱中控制溫度,也可以放在冰箱中紀錄這些不同時間對磁力的影響。學生的想法有時比原先老師設想的優秀。

        讓學生自己決定她們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1. 從自己做的結果,可以回答哪些問題,答案是什麼?是否有做了擴大的推論。例如:學生做了磁鐵兩極吸了迴紋針述的實驗但沒有做其他部位來比較,不應該推論是兩極最大。

        2. 同樣的問題有不同的答案,我要選擇哪個答案才正確,為什麼會有不同結果?


        有的組別做出來溫度高磁力小,有的是溫度低磁力小;那要如何做結論?老師可以試著以科學概念來解釋;同時學生也能體會到科學的本質。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1. 從自己所得的結果可以提出什麼建議?

        2. 從別組的報告中,我們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是什麼?或是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進行水中實驗時,我們未將磁鐵放入水中,只是迴紋針在水中這樣的實驗設計是不正確的,下次我們應該將磁鐵和迴紋針都放入水中才正確。


        老師可以在實驗前與大家一起討論合適的實驗方法,或是各組自己設計待各組報告時才呈現出不同,後者的方式較能產生不同的實驗法,學生可以從同學身上學到下次改進的地方。




        【適當時機進行評量】

        本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小組報告:

        小組將整個設計活動摘要記錄下來,其內容包括「我們的問題」、「實驗步驟」、「有關此問題所學過的相關知識」、「資料分析與研判」、「結論」。(附件四)

        例如:我們想知道磁鐵哪個位置磁力最強?我們在兩極量出來可以吸起4個迴紋針,在中間吸不起任何迴紋針;1/4處可以吸起1個,所以我們認為磁鐵兩極磁力最大。

        2. 經驗分享情形:

        聽取別組的報告,提出問題,記載別組獲得的資料和結果,使自己對磁鐵有全面性的了解。



        小組報告時,全班同學經由報告的資料完成認識磁鐵學習單做為其中一次的評量。

        學習單的答案並沒有絕對的答案,而且答案也該是由實驗所找出的結論,而非參考書式的解答。(請參閱學習單所附之答案及附件三)


        附錄1-1:認識磁鐵研討式的活動紀錄

        題目:認識磁鐵

        研究目的:藉由實驗設計及實驗操作了解磁鐵的性質。

        1. 我們的問題:

        我們想要解決下面某些問題(在問題前面打勾)

        除此之外我們還想解決下列的問題……

        1.沒有重力時有磁力嗎?


        1. 著手來探究

        1. 我們要如何量測磁力的大小? 要測量哪些部位?

        2. 我們要紀錄哪些現象?哪些數據?可以用什麼樣的表格表示?

        3. 如何找到不同重力的環境?

        4. 哪些因素可能改變磁力?

        1. 我們的發現和看法

        1. 可以受到磁體吸引的物質有什麼特色?

        2. 磁鐵間的吸力或斥力有什麼特性?

        3. 由哪些證據我們可以知道問題的答案?

        1. 檢討與建議

        1. 這些實驗有沒有更好或方便的實驗方法?

        2. 有沒有哪些問題可以更深入的探討?

        3. 依據我們所得的結果,可以提供些什麼建議?

        1. 心得記述

        附錄1-2:認識磁鐵學習單三年號第組 姓名:

        :答案只是提供老師參考,老師可視情況修正;其他題答案及學生回答情形請參閱附件三。

        從你們這組的實驗及聽過其他組的報告後你應該可以回答下列問題:

        1.磁鐵可以吸哪些物質?這些物質有什麼特色?

        :磁鐵可以吸水龍頭鍋子圖釘鐵釘迴紋針;不能吸眼鏡手錶硬幣鋁門窗,磁鐵可以吸含鐵的物質;除此之外還有鈷和鎳。

        (這問題的答案不是要學生回答鐵鈷鎳三個字,這樣的回答只是片面的記憶;若這樣答案也可以通過會使得學生不重視之前的學習活動;因為補習班就告訴過這解答了)

        2.磁鐵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3.磁鐵不同位置的磁力分佈是如何?


        4.磁鐵在不同物質中吸力有何不同?


        5.磁鐵斷了還有磁力嗎? 會相吸還是相斥呢?


        6.哪些因素會改變磁鐵的磁力?


        7.除了以上這幾個問題,你還了解到磁鐵有哪些特性?


        自我檢討

        這次實驗我擔任的工作是:,我(喜歡or不喜歡)這份工作,因為



        我覺得這次實驗自己表現最好的地方有:


        應該改進的地方是:


        我認為這一組組員表現最好的是:因為他


        我認為其他組中,表現最好的是第組,因為:

        ()「磁力是如何作用?」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磁場磁力線磁化這些專有名詞及其定義在學生的原先生活經驗中可能較少接觸,因此從閱讀資料及講解並實際操作鐵粉的觀察著手。

        教學資源:

        器材:鐵粉不同形狀磁鐵數個。

        時間:完成文章閱讀討論或講解及討論題綱需要1.52節課。

        使用說明:

        閱讀資料及討論題綱(附錄2)同時提供給學生。


























        教學活動示例

        「磁力如何作用」教學示例

        說明

        這個活動主要是藉由資料閱讀及教師的講解使學生了解一些磁學概念。教師可以解釋學生不懂的概念或文字上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但學習的主體還是學生。以下將按著討論題綱提供一個教學示例供老師參考。

        【何謂磁場】

        從文章中可以找到,磁場方向是指磁針N極的指向磁力線的方向N極受力方向或其他相似的描述句子。

        【動手觀察磁力線】

        1. 實驗設計:從第一題討論中可以知道,磁場可以用磁針或鐵粉來找出其方向。

        2. 資料記錄:完成討論題綱弟二題。

        3. 各組上台畫出自己的磁力線圖(一組畫12個圖),由各組所畫出的圖做出結論。

        【完成討論題綱】

        1. 利用類似方式,讓學生找出其他問題的答案。可參閱附件六學生的作答情形。


        此處的活動示例是以討論題綱作為主軸,而非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讓學生自己從文章中找答案。




        學生想用磁針就提供磁針(一組可能需要6);想用鐵粉就提供合適的器材。






        老師帶領時要讓學生自己試著找答案,想辦法讓答案從學生口中,老師可以將學生答案轉成較完整的陳述。如何讓學生踴躍回答考驗著老師的功力。原則是鼓勵,不只是口頭上也許實質上如分數也會有幫助;無論回答如何都該鼓勵。











        附錄2:磁力是如何作用的參考資料

        磁石是兩千年前於希臘的馬革尼西亞(Magnesia)地區發現的,因此英文稱磁性為magnetism而我們老祖先在十二世紀時開始利用磁石來航海。

        磁場與磁力線

        磁鐵彼此間會有相吸或相斥的力量,這力與重力一樣都屬於非接觸力,而磁鐵附近磁力可作用的空間範圍稱為磁場。那磁鐵周圍的磁場是什麼樣呢?我們可以利用鐵粉將磁場呈現出來:將一張紙放在磁鐵上再將鐵粉灑在紙上,鐵粉會排列成一條條的線,稱為磁力線。這些磁力線的形狀就是磁場的形狀。磁力線的方向被定義為磁場方向。在磁鐵外面磁力線是由N極出發經由S極進入磁鐵內再回到N極。當我們在磁場範圍內放入一指針時,指針的N極會受到磁場方向的力使得磁針N極會停在磁場方向上,因此我們也可以利用磁針的N極得知磁場方向。

        磁力來源與磁化

        雖然一般磁鐵是以磁性材料做成,但沒有任何磁性物質時也能產生磁場,例如通過電流的導線就能產生磁場,這項事實給了科學家一個線索,發現運動中的電荷是磁力的來源。可是一般的磁鐵內有電荷在運動嗎?別忘了磁鐵是由原子所構成的,原子中的電子會繞著原子核轉動(公轉)產生了小小的磁場,不過這種磁場的強度非常小。另一個較大的磁場是由電子自旋(自轉)所造成的。每一個自旋的電子都是一個小磁鐵,兩個電子朝相同方向自旋就會造成較強磁場,然而兩個電子朝相反方向自旋時則會使磁場互相抵消。大部分原子內的電子自旋方向會相反,使之沒有磁性。而鐵、鈷、鎳這種物質則有四個相同自旋方向的電子所產生的磁場沒有被抵消,所以每個鐵原子都可以被視為一個小磁鐵。因此每個普通的鐵塊裡存在許多小磁鐵,那鐵塊為什麼沒有磁性呢?因為裡面小磁鐵的方向雜亂無章使得磁力抵消了。當我們將一鐵釘靠近磁鐵或放在磁場中,鐵釘內的小磁針會轉成和外加磁場相同的方,使得鐵釘被磁化而帶有磁性。有些磁性物質在微弱的磁場下就能被磁化(例如鐵)成暫時磁鐵,但外加磁場消失時鐵棒的磁性也消失。這種磁性物質大多是材質較軟,因此被稱為軟磁物質。製成的暫時磁鐵又稱為軟磁鐵。而硬磁物質(例如鋼)則需要較大的磁場才會被磁化,一旦磁化後磁性也不容易消失稱為永久磁鐵。除了外界的磁場外,鐵棒中的小磁鐵也會受到熱或撞擊而改變方向。

        地磁

        磁針會指向南北向是因為地球本身是一個大磁鐵,而且這大磁鐵的S級在北方因此所有指針的N極都會指向北方。至於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的原因至今不明,部分科學家認為是地殼內熔融部分的流動造成內部電荷移動而產生磁場。不過無論地球磁場的成因是什麼,地球磁場是會改變的,過去500萬年中地磁曾經消失過20次,消失後再產生的磁場方向竟然完全相反。最近一次發生在70萬年前,不知道下一次地磁消失會是什麼時候?

        磁學討論題綱


        1. 何謂磁場?如何得知磁場方向?




        1. 請設計一個方法找出並畫出下列磁鐵的磁場形狀。從大家的實驗結果你可以看出來磁力線有什麼特色?









        3. 何為磁性物質?為何只有磁性物質會受磁鐵影響?





        4. 請標示出下圖中鐵釘被磁化後的兩極。








        5. 地球有磁場嗎?它的磁場方向(磁力線)會是如何?對磁針有何影響?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