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教大附小103學年度自然領域六年級教學單元目標對照表

格式
doc
大小
161.5 KB
頁數
12
上傳者
Pa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01-27,离现在 10 27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教大附小103學年度第二學期自然領域

學生基本課程能力指標與教學單元目標對照表

年級:六年級版本:康軒版原設計者:潘蓮菁老師

逐年修訂者:潘蓮菁老師 教學者:潘蓮菁老師 、 鄭怡君老師


分段能力指標

基本學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或活動

1.過程技能

觀察與比較分類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能運用齒輪、鏈條、設計機械,作為傳送動力的工具

1透過實驗察覺動力可以經由齒輪、鏈條等傳送

第一單元齒輪、鏈條和皮帶

1. 在討論之後,會自行設計實驗,以驗證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現象。


1.由溫度計的觀察,設計實驗驗證氣體、液體和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第二單元物質的體積變化&物質的性質變化

1.能設計觀察方法,比較住家或學校附近三個地點的空氣品質。

2.能假設陽光強弱、水量等環境因素改變會對生物的生長與活動產生不同影響,並設計實驗驗證。

1.透過討論,能設計比較空氣品質好壞的簡易方法,並能探討改善空氣污染的方法

2.選擇一個環境因素,設計並進行實驗、探討環境中因素改變時,對生物生長活動情形以及數量變化的結果。

第三單元生物生長的環境

組織與關連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歸納、研判與推斷。

1.能探討不同重量的同學一起玩翹翹板的策略。

2.能利用簡易翹翹板,體會手指壓在不同位置抬起物品時,所用的力量不同。

1.透過操作和討論活動,知道手壓在簡易翹翹板的不同位置,抬起釘書機所用的力不同。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指出槓桿中的施力點、抗力點、支點。

2.能用木棍抬重物或操作槓桿實驗器掛砝碼,了解施力臂長短不同和用力大小的關係。


  1. 能找出測量用力大小的方法。

  2. 透過實驗討論,認識槓桿的支點、施力點和力點。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知道減緩或阻隔熱的傳播,可以達到保溫的效果。

1.能知道只要減緩熱的傳播,就能達到保溫的效果。


第二單元【活動3-1】保溫


2

能察覺使熱加快傳播,可以散熱。

2.能知道加快熱的傳播速度,就能達到快速散熱的效果,例如將熱倒到開口較大的容器;將裝熱水的杯子放入冷水中等。



第二單元【活動3-2】散熱







1.能選擇一項環境因素,設計實驗探討它對生物的影響。

1.透過討論,能知道陽光、溫度、溼度或土壤狀況等環境因素會影響生物的分布


第三單元生物生長的環境


歸納研判與推斷


1-3-4-1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能討論當環境中的陽光或水分改變時,對動、植物的習性或生長的影響。


1.透過實驗設計和操作,能知道環境變化會對動物或植物產生影響。

第三單元生物生長的環境


1.能探討地盤下陷造成的影響以及提出防止的方法

1.透過資料收集和討論,能知道造成地盤下陷的原因和影響。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能探討過度開發山坡地造成的問題以及開發時應注意的事項。

2.能探討妥善處理垃圾的方法。

3.能探討垃圾減量的做法。

1.透過資料收集和討論,能知道過度開發山坡地造成的問題。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歸納研判與推斷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傳達。


1.能操作生活中應用槓桿的工具,討論每樣工具的支點、施力點和抗力點的位置,並判斷使它們工作能否省力。


1.透過實驗操作,了解應用槓桿抬起物品,當施力臂大於抗力臂時會省力;當施力臂小於或等於投力臂時,不會省力。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知道物質受熱時,溫度會上升。

1.能思考並察覺:「物質受熱時,溫度會上升,且可以利用溫度計測得溫度的變化」。

第二單元【活動1-1】熱與溫度


2.能知道有些物質受熱後,性質會改變且無法復原,有些則不會改變。


2.能察覺有些物質受熱冷卻後,性質會改變且無法復原,例如蝦子;有些物質受熱冷卻後,性質並沒有改變且仍可以恢復原狀,例如蠟塊。


第二單元【活動1-2】物質受熱的變化


3.能知道熱會由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

3.能透過實驗察覺熱會由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


第二單元【活動2-1】熱的傳導


4.能察覺陽光的熱是一種輻射傳熱的概念。

4.能說明「像太陽一樣,不需要透過空氣、水或其他物質就能傳熱,這種傳熱方式稱為輻射。」


第二單元【活動2-3】熱的輻射


5.能知道不同材質的容器,其保溫效果也不同。


5.透過實驗,察覺不同材質的保溫效果不同,其中保麗龍比塑膠的保溫效果佳。


第二單元【活動3-1】保溫


1.能認識垃圾分類的原則。

2.能討論水污染的主要來源。

3.能推測水被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4.能推測地盤下陷造成的影響,想出防止方法

透過資料收集和討論,能知道垃圾處理不當會造成環境污染。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傳達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

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能認識生活中應用輪軸的工具,透過討論,分析並判斷哪些工具能省力


1.能分享討論的內容,傾聽別人的說明,並尊重同儕的想法。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認識空氣污染指標值PSI


1.透過討論,能知道解決垃圾問題的正確做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

2.透過空氣品質統計資料,知道各地區空氣品質的好壞,並能推測影響各地區空氣品質的可能因素。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能討論水污染後造成的影響。

2.能討論減少水污染的方法。

3.能記錄學校的垃圾量,並以圖表表達公告學校垃圾減量的成效

1.透過資料收集,察覺台灣地區河川受到污染的情形。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2.科學與技術認知

認知層次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1.能透過操作輪軸實驗器,了解在輪上施力和在軸上施力,所用的力大小不同。

1.透過操作和討論,認識生活中應用槓桿原理的工具,並判斷能否省力。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知道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1.知道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第二單元【活動1-1】熱與溫度


2.能知道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

2.知道使用酒精燈時的注意事項。

第二單元【活動2-1】熱的傳導


3.能知道液體的傳熱方式。

3.能透過「液體的熱對流」實驗操作,察覺液體的熱對流方式。


第二單元【活動2-2】熱的對流


認識植物、動物的生態

2-3-2-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各具功能。陽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多種。

  1. 能製作食品,觀察物質受熱的變化。

  2. 能由實驗說明固體熱脹冷縮的現象。


    1. 由溫度計的觀察,設計實驗驗證氣體、液體和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第二單元物質的性質變化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2-3-3-4認識促進氧化反應的環境


1.能討論當環境中的陽光或水分改變時,對動、植物的習性或生長的影響。

1.透過實驗設計和操作,能知道環境變化會對動物或植物產生影響。

第三單元生物生長的環境

交互作用的認識


2-3-5-4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

1.能知道使用麵包夾雖然不能省力,卻有方便操作和省時的優點。

2.能知道運用輪軸的輪和軸來工作,施力的大小會不同。



1.透過操作螺絲起子知道手握的部位的直徑越大,越能輕鬆的把螺絲釘鑽進木板中。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3.科學本質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1能透過討論分享,知道使用門把、開關等東西的共同特性。

2.能嘗試各種把螺絲釘鑽進木板中的方法,比較哪一種方法用的力較小

3.能比較輪軸與槓桿的相似處。

1.認識輪軸與槓桿應用的相似處。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查閱相關資料,認識空氣污染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

2.能探討影響空氣品質的可能原因。


1.透過查閱相關資料,知道使用能源會帶來空氣污染,並能認識空氣污染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4.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本質


4-3-1-1認識科技的分類。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1.能透過觀察和討論,了解使用有滑輪的工具搬運重物到高樓比較方便。

2.能察覺利用鏈條、齒輪等裝置傳送動力的器具,帶來生活上的便利性。

3.能知道運用齒輪的輪齒互相扣住可以傳送動力的特性,可以製成不同的機械,如鐘錶等。

1.知道使用有滑輪的工具搬運重物到高樓比較方便。

2.認識滑輪。

3.透過討論,認識生活中應用鏈條、齒輪等裝置傳送動力來轉動機器。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透過分享,認識生活中應用到滑輪的工具,並分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功用,讓學生體認到人民的巧思與創造所產生的作用。

1.認識生活中應用到滑輪的工具。

第一單元

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科技的演進


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4-3-3-1了解社區常見的交通設施、休閒設施等科技。

1.能認識環保標章及綠色消費4R,做一個綠色消費者。

1.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綠色消費4R,並蒐集個人或團體以綠色行動來愛護地球的典範。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5.科學態度

細心切實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1.能操作並探討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拉起物品時,用力的情形、物體上升的方向和距離。

2.能理解輪軸、滑輪、槓桿的特性,並依日常生活需要,選用適當的工具,輔助生活。



1透過操作動滑輪,知道使用動滑輪拉起物品,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2.透過操作定滑輪,知道使用定滑輪拉起物品,不會省力,但是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1.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透過實驗和討論,證明氣體的體積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1.能根據討論的方法,進行氣體熱脹冷縮的實驗,並將結果記錄到習作中。

第二單元【活動1-3】物質的熱脹冷縮


2.能透過實驗和討論,證明液體的體積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2.能進行液體熱脹冷縮的實驗,並將結果記錄到習作中。


第二單元【活動1-3】物質的熱脹冷縮


3.能透過實驗和討論,觀察固體的體積會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3.能透過固體熱脹冷縮的實驗,能察覺銅球加熱後膨脹,而無法通過銅環;冷卻後,銅球體積收縮,銅球可以通過銅環。


第二單元【活動1-3】物質的熱脹冷縮


4.能知道不同材質的物體,熱傳導的速度也不同。

4.能進行「比較不同材質的熱傳導」實驗,察覺不同材質的物體,熱傳導的快慢也不同。


第二單元【活動2-1】熱的傳導



1.能理解外來物種入侵會對本土生物造成的影響。

2.能理解寵物棄養造成的後果

3.能查閱並探討一個外來物種入侵台灣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

4.能探討避免外來物種入侵的可能方法。

5.能理解過度開發山坡地造成的問題

1.能知道人類的活動會影響其他生物。

2.透過討論,知道森林是野生動、植物棲息的場所,也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臣。

3.透過閱讀,知道外來物種入侵會對本土生物造成影響。

4.透過資料收集和討論,能知道某一外來物種入侵的原因和影響。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6.思考智能

批判思考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創造思考。


1.能提出並共同討論、批判日常生活中,各種節約能源的方法功效有多少。

2.能報告利用太陽能的例子,並探討其優、缺點。

3.能提出寵物棄養的問題。

4.能認識環保標章及綠色消費4R,做一個綠色消費者。


  1. 透過討論,知道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能源。

  2. 透過討論,能知道避免外來物種入侵的可能方法。

  3. 能極蒐集個人或團體以綠色行動來愛護地球的實例,覺察環境保護工作的現況。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創造思考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1.能探討放生動物的來源,以及將動物放生之後可能產生的問題。



1.透過閱讀,知道隨便將動物放生會影響該種生物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能探討梅花鹿在野外絕種的原因。

2.能認識熱帶雨林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

1.透過事件討論,能了解過度利用生物資源,會危害生物的生存或破壞自然環境。

2.透過閱讀,認識科學家正在研究開發的能源。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能察覺人類活動破壞自然環境的例子,並探討其成因和可能改善的方法。


1.透過閱讀資料,能探討環境遭受破壞的可能原因,以及改善或減緩環境遭受破壞的可能方法。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解決問題


6-3-3-1能規畫、組織探討的活動。


1.能認識利用鏈條、齒輪等裝置傳送動力的器具。

2.能知道齒輪的輪齒互相扣住可以傳送動力。


1.透過操作,知道齒輪輪齒互相扣住可以傳送動力。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設計熱脹冷縮的實驗,培養創造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透過液體熱脹冷縮的實驗,並將結果記錄到習作中。

第二單元【活動1-3】物質的熱脹冷縮


1.能認識台灣地區個人或團體愛護環境的具體行動。


1.能知道在台灣地區個人或團體愛護環境的具體行動。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能認識台灣瀕臨絕種的動、植物。

2.能討論保護瀕臨絕種動、植物的具體行為。

1.透過資料收集和討論,知道生物瀕臨絕種的原因,進而能有具體的保護生物行動。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解決問題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能操作腳踏車的踏板,知道齒輪藉由鏈條傳送動力。

1.透過操作,認識腳踏車上齒輪藉由鏈條傳送動力的情形。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1.能探討生物資源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2.能探討森林的功能。


1.知道人與環境資源的關係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能調查住家或學校環境遭到破壞或污染的情形,並和同學一起探討可能的改善方法。


1.能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並能以具體行動來保護環境。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7.科學應用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說明:開瓶器、桿秤老虎鉗在學習科學原理時常引用當作說明


1.能察覺同樣以齒輪當傳送力工具的腳踏車、修正帶、鐘錶等,有什麼異同的巧妙運用地方。


1.能透過實際操作,比較腳踏車、修正帶,如何運用齒輪、鏈條來傳送動力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2.能閱讀、認識科技的分類,了解科學原理。


1.透過資料收集和閱讀,認識科技的分類。

第一單元幫我們做事的工具

3.能透過討論認識溫度計等物品和現象,是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

1.能說明凹陷乒乓球沖熱水可以使其復原、氣溫計量體溫、橋面留有縫隙都是熱脹冷縮的應用。



第二單元【活動1-3】物質的熱脹冷縮


4.能知道熱傳導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1.能發表生活中應用熱傳導原理的例子

第二單元【活動2-1】熱的傳導


5.能透過煙在冷、熱空氣對流的實驗,察覺空氣和水都是藉著對流來傳熱。

1.能思考空氣和水一樣會流動,它們的傳熱方式是否也會相同。


第二單元【活動2-2】熱的對流


6.能察覺電暖器和電燈的燈管會利用輻射及對流的方式傳播熱。

1.能知道電暖器及電燈燈管的傳熱方式,並完成習作。

第二單元【活動2-3】熱的輻射


7.能知道日常生活中能達到散熱效果的物品或方法。

1.發表生活中常見的散熱方法或能加速散熱的物品。

第二單元【活動3-2】散熱


8.能討論森林被過度砍伐所造成的影響。

9.能和同學一起調查住家或學校環境遭到破壞或污染的情形,並探討可能的改善方法。

1.透過討論活動,了解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物資源的關係

2.能調查住家或學校附近是否有環境遭到破壞或污染的情形,並能和同學一起探討改善的方法。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