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與社會課程大綱

格式
doc
大小
97.5 KB
頁數
5
上傳者
林怡璇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10-01,离现在 11 2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件二 【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文)華人文化與社會

課程屬性

學士班 碩士班 博士班

課程目標

本課程於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領域範圍內,培養學生具備的華人社會文化之基礎知識、提升跨文化溝通意識與及掌握對外華語文教學的文化教材企畫與製作技能。本課程教學目標、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詳述如下:

一、理解華語教學與華人社會文化的關係

  • 學習內容:

  1. 社會文化的意涵、範圍及變遷

  2. 跨文化溝通問題與跨文化溝通能力要素

  3. 社會文化知識對語言教學之意義

  4. 社會文化知識在語言教學上之應用

  • 學習方式:

  1. 教師以案例分析方式,解說海外華人社會變遷與發展

  2. 教師帶領問題討論,提升跨文化溝通意識與能力

  3. 教師以主題簡報講解,說明社會文化知識對華語文教學之意義

  4. 教師剖析華語文教材,示範華語文教學中的文化觀點與應用


二、掌握華人社會文化之知識、內涵及意義

  • 學習內容:

1.歷史與地理:中國歷史與中國地理

2.物質與科技:食衣住行與中國科技

3.制度與風俗:典章制度、典籍與圖書、美學藝術、節慶與民俗活動

4.思想與觀念: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思想意識

  • 學習方式:

  1. 使用知識論壇平台分享《華人社會與文化》導讀簡報

  2. 使用知識論壇平台針對對外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華人社會與文化》考科非選擇題提供參考解答。

  3. 學生課堂分組導讀華人社會文化之基礎知識

  4. 學生小組共同答題練習與觀點辯證,自我檢核華人社會文化知識掌握度


三、培養華語文化教材規劃與製作能力

  • 學習內容:

  1. 選擇華人社會文化知識作為文化教材主題

  2. 比較華語社會文化知識中的跨文化差異現象

  3. 編寫華語文化教材計畫與製作數位教材

  • 學習方式:

  1. 學生使用知識論壇平台進行組內協商與跨組意見交流

  2. 學生期中課堂華語文化教材主題報告與教學目標說明

  3. 學生期末課堂華語文化數位教材展示與解說

課程大綱

上課進度


週次

當週主題

課程內容

1

2/25

課程介紹

  1. 課程大綱及學習目標

  2. 網路平台及課堂之學習任務

  3. 評分標準說明

2

3/4

社會與文化:定義與變遷

  1. 知識論壇平台操作方式

  2. 社會文化的意涵、範圍

  3. 海外華人社會的變遷與文化現象

3

3/11

社會與文化:跨文化溝通

  1. 跨文化溝通理論

  2. 跨文化溝通問題

  3. 跨文化溝通能力要素

4

3/18

社會與文化:教學意義

  1. 社會文化知識對語言教學之意義

  2. 對外華語教學中的文化體系

  3. 對外華語教學中的文化分類

5

3/25

社會與文化:教學應用

  1. 社會文化知識在語言教學上之應用

  2. 華語文教材的文化議題

  3. 跨文化對比分析與應用

6

4/1

第一組導讀

第二章  

歷史與地理篇

第一節 中國歷史 
2.1.1
 「中國」的由來 
2.1.2
 「中國」的別稱 
2.1.3
 重要歷史人物

第二節 中國地理 
2.2.1
自然地理 
2.2.2
人文地理

7

4/8

第二組導讀

第三章  

物質與科技篇

第一節 食衣住行 
3.1.1
飲食 
3.1.2
穿著 
3.1.3
建築 
3.1.4
交通

8

4/15

第三組導讀

第三章  

物質與科技篇

第二節 中國科技 
3.2.1 天文與曆法 
3.2.2 風水與占卜 
3.2.3 四大發明

9

4/22

期中考週

文化教材主題報告及教學目標說明

10

4/29

第四組導讀

第四章  

制度與風俗篇

第一節 典章制度 
4.1.1
政治 
4.1.2
經濟 
4.1.3
教育 
4.1.4
考試

11

5/6

第五組導讀

第四章  

制度與風俗篇

第二節 典籍與圖書 
4.2.1 經部圖書 
4.2.2 史部圖書 
4.2.3 子部圖書 
4.2.4 集部圖書

12

5/13

第六組導讀

第四章  

制度與風俗篇

第三節 美學藝術 
4.3.1 書法 
4.3.2 繪畫 
4.3.3 音樂 
4.3.4 戲曲 
4.3.5 武術 
4.3.6 中國雜技 
4.3.7 中國結

13

5/27

第七組導讀

第四章  

制度與風俗篇

第四節 節慶與民俗活動 
4.4.1 春節 
4.4.2 元宵節 
4.4.3 清明節 
4.4.4 端午節 
4.4.5 七夕 
4.4.6 中元節 
4.4.7 中秋節 
4.4.8 重陽節 
4.4.9 冬至 
4.4.10 除夕

14

6/3

第八組導讀

第五章  

思想與觀念篇

第一節 哲學思想 
5.1.1
儒家思想 
5.1.2
墨家思想 
5.1.3
法家思想 
5.1.4
道家思想

15

6/10

第九組導讀

第五章  

思想與觀念篇

第二節 宗教信仰 
5.2.1
佛教 
5.2.2
道教 
5.2.3
一貫道 
5.2.4
民間信仰

第三節 思想意識 
5.3.1
價值觀念 
5.3.2
思維方式

16

6/17

期末考報告

分組文化教材展示與解說

17

6/24

期末考報告

分組文化教材展示與解說


教學方式

課堂面授:次數:17次,總時數:34小時

(5/20校慶運動會,停課一次)

  1. 教師課堂講授

  2. 分組主題文章導讀與習題練習討論

  3. 期中﹑期末文化教材設計報告

網路討論:知識論壇平台 http://kbctmue.tp.edu.tw:8080/login

  1. 《華人社會與文化》分組導讀之簡報

  2. 對外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

華人社會與文化非選擇題提供參考解答

  1. 文化教材小組討論與成品上傳

成績評量方式

  1. 課堂出席15%

  2. 課堂分組導讀,20%

  3. 習題練習討論,10%

  4. 網路平台討論,佔20%  

  5. 期中小組報告,15%

  6. 期末小組報告,20%

參考書目

主要書目:

1. 方麗娜,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出版公司。

參考書目:

  1. 賴明德等2011,《華人社會與文化》,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2. 何淑貞等2011《華人社會與文化》,台北:文鶴出版。

  3. 黃苕冠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講義》,台北:新學林。

  4. 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5. 基辛(R.Keesing)著,張恭啓、于嘉雲譯1989《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文化。

  6. 陳烈甫著1987《華僑學與華人學總綱》 ,台北:商務印書館。

  7. 林俐王海燕2007《價值觀與語言運用》武漢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8. 申小龍,2003,《漢語與中國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送件日期:2014 10 17

5/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