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課教案《荷蘭的室內》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美術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欣賞活動,體驗作品熱鬧、歡快氣氛所帶來的快樂。
2、能大膽想象和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3、瞭解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彩色畫紙、線條筆。
2、《荷蘭的室內》課件。
3、在活動室內展示「米羅」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找「哈哈鏡」,豐富幼兒對誇張、變形的情感體驗。
師:老師發現每天在自由活動的時間,總有許多小朋友喜歡去照哈哈鏡,在照哈哈鏡的時候,也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現在我們就來照哈哈鏡,看你發現哪些有趣的事。(集中幼兒)
提問:剛才你照哈哈鏡子的時候,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呢?(幼:我的頭變大了,腿變長了……)
師:哦!你的……變了!……
小結:原來照哈哈鏡時候,鏡中的小朋友都「變形」了。
二、欣賞《荷蘭的室內》。
(一)分組欣賞作品(小圖),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畫面,大膽描述自己看到的東西。
師:老師準備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名畫,欣賞時你可以與旁邊的好朋友一起說一說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它們在幹什麼?當音樂停了,請你把手中的畫輕輕地交給老師,好嗎?
(出示完整圖)
提問: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它們在幹什麼?
(二)引導幼兒欣賞畫中的主體,感受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
提問:
1、在這幅畫中,最顯眼、最突出的是什麼地方?(最大的/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哪裡?)
師:對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最顯眼的東西吧!
(區域性出示)
2、你覺得它是什麼?你是從哪裡看出來是……?/為什麼說它是……?
3、剛才有些小朋友說它是……,跟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嗎?
4、結合「照哈哈鏡」的體驗環節進行小結:
師:剛才我們在照哈哈鏡的時候,鏡中的小朋友「變形」了,畫中的這個東西也變形了,有小朋友說它是……,有的小朋友說它是……,原來同一個變形的東西,大家想到的都會不一樣。
(出示完整畫)
師:在畫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變形了?
幼:……變形了。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厲害,發現畫中的東西都「變形」了。
(三)色彩上的分析,提問:
1、這幅畫有哪些顏色?(集體回答)
2、畫面中最突出、最明亮的是哪裡?它是什麼顏色的?
3、背景是什麼顏色的?
4、這些明亮、鮮豔的顏色和綠色、褐色的背景色搭配一起,給你怎樣的感覺?
小結:這些顏色搭配在一起,使畫面變得更明亮、歡快,充滿動感,洋溢著快樂和熱鬧的氣氛。
(四)出示PPT,討論整幅畫給人的感覺。
師:畫中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猜猜它們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呢?
(隨音樂逐一出示動畫)
故事:這是lala的房間,每天lala都喜歡趴在窗臺眺望遠處的景色。窗外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小房子聳立在綠綠蔥蔥的樹林中,小魚、小天鵝在河裡嬉戲著,多麼美麗的景色呀!
這天,lala睡著了,房間裡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樂師拿著一把琴彈奏著動聽的音樂,身子也隨著音樂節奏扭動起來;在一邊,一隻小狗正滋味地啃著骨頭;小貓正在玩線球;小蛤蟆真追逐著一條小蟲;瞧!就連餐刀也會自己動起來,為蘋果削皮呢!它們在房間裡快樂地跳舞、遊戲,熱鬧極了!
三、鼓勵幼兒給作品起名字。
師:你們覺得這幅畫有趣嗎?請小朋友為這幅畫起個好聽的名字吧!
1、你是根據畫的內容來起名字的。
2、你是根據自己的感受起名字的。
3、你是根據畫中的東西來起名字的。
四、介紹作品名稱和畫家。
師:小朋友起的名字都很好聽,其實這幅畫的名字叫《荷蘭的室內》。
(出示作品名稱)
師: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得嗎?
(出示作者照片)
師:這幅畫是一位西班牙畫家「米羅爺爺」畫的。同時,「米羅爺爺」是一位超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這幅畫就是他在荷蘭居住的時候創作出來的。
五、介紹畫家的繪畫風格。
(出示完整畫)
師: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麼?(幼:這幅畫很漂亮、感覺很高興、很熱鬧、畫中的東西都變形了……)
師:老師也很喜歡這幅畫,因為米羅爺爺用了各種誇張、變形的手法來作畫,他的作品總會帶給我們一個充滿想象的空間。
六、請幼兒欣賞米羅的作品。
師:米羅爺爺還用了這種誇張、變形的手法創作了許多的作品,請大家欣賞一下吧!
(出示米羅的作品)
七、幼兒創作。
師:今天我們也來做「小米羅」,向米羅爺爺學習,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創作一幅畫,讓別人看到你的作品,也會感受好玩和有趣。
八、評價幼兒的作品。
1、請個別幼兒出來介紹自己組的作品。
師:你畫了什麼?哪裡也像米羅爺爺那樣,用了誇張、變形的方法表現出來的?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2、小結:小朋友都很棒,能向米羅爺爺那樣用誇張、變形的手法來畫畫。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向米羅爺爺那樣敢於想象、敢於創作、敢於表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精彩、更美好!
【活動反思】
在日常的美術欣賞活動中,我們通過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理念,知道了以往從「線——色——形」三方面進行對作品形式分析,缺乏了啟發性的語言提問,出現了一個「牽著孩子走」的現象,不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整個活動變得「機械化」,缺乏靈活性。
因此,我們吸取了以往的活動經驗,通過藉助「多媒體」和電腦剪接技術的運用,把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區域性影象出現的形式,突出解決活動中的重、難點,與孩子一同走進《荷蘭的室內》的意境中,並用大量啟發性、鼓勵性的語言或提問,引導孩子大膽地把自己的內心感受與想法進行表現、表達。如:「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它們在幹什麼?在這幅畫中,最顯眼、最突出的是什麼地方?你覺得它是什麼?你是從哪裡看出來是……?在畫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變形了?」通過提問與小結,把「體驗」與「欣賞」相結合。如:「剛才有些小朋友說它是……,跟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嗎?」「剛才我們在照哈哈鏡的時候,鏡中的小朋友‘變形’了,畫中的這個東西也變形了,有小朋友說它是……,有的小朋友說它是……,原來同一個變形的東西,大家想到的都會不一樣。」
另外,在解釋階段中,為了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感受《荷蘭的室內》這幅作品和畫家的繪畫風格,我們又一次運用電腦多媒體豐富的動畫和音響效果和創編優美、動聽的故事內容相結合,使孩子走進了富有幻想的意識境界,給予了孩子充滿想象的空間,從而從多方面更好地感受作品,欣賞作品。
通過本次美術欣賞活動,我們知道:沒有「實踐」,就談不上「反思」;沒有「反思」,又怎能獲得「發展」!其實,在開展美術欣賞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研討、不斷調整的過程中,也就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我作為一名「研究型」的老師,不斷地在別人的反饋意見中吸取她人的寶貴意見,並在不斷的實踐、反思中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與方法,特別表現在語言簡練、及時捕捉孩子富有啟發性的語言等方面,使我從這個「教研活動的真實實習場」上得到磨練,促進成長。同時,通過這次的美術欣賞活動,讓我感受到: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對美術欣賞活動的興趣,幫助孩子從多個層面上感受作品,理解作品及畫家的繪畫風格大大地提高美術欣賞活動的質量。
小百科:胡安·米羅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和畢加索、達利齊名的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
大班美術課教案《荷蘭的室內》含反思這篇文章共9456字。